最近鬧哄哄的新聞,相信是中央政府會把上海打造成中國「金融中心」,取代香港的地位。香港的金融業,是港人認為僅餘具競爭力的行業,如果輸給上海,香港就玩完。
輸在不夠cheap
自國內改革開放,香港的競爭優勢一直下降,但到底甚麼是國內的競爭優勢,一言以敝之,就是cheap。世界工廠作為帶動經濟的火車頭,人工、土地、原材料,總之cheap的話,資本家自然能賺到更高利潤。香港就是敗在失去cheap這一環。
從世界工廠到金融中心,需要不一樣的人才,上海「疑似」金融中心的建築,舉國皆是,筆者曾與上海客戶晚上在陸家嘴的香格里拉酒店,遠眺舊灘景物,不禁驚嘆列強為上海Thebund(堤岸)塗上的一抹妖嬈胭脂,雖然換上了共產主義的紅霞,依然動人,但作為金融中心,人才缺乏始終是問題。當92年開始發展上海時,不少高幹大談上海十年後取代香港,現在已經17年了,除一大堆貌似中環的建築物外,仍未有寸進。97年,只有83家內地公司來港上市,07年已有373家。06年,香港新股集資的規模為全球第二,超過紐約,直逼倫敦,上海在那裏?
贏在公信力自由
有兩個可能性,上海會取代香港,第一,中國金融體系全面開放,司法制度獨立,有公信力;第二,香港特區政府愚蠢地自毀長城,筆者倒認為第二個可能性比較大,上海的金融發展最多只會步台灣後塵。
作為香港人,不能不帶點大香港主義,說到底,為甚麼郎朗、李雲迪等紛紛以專才資格,跑到香港?畢竟,這裏暫時還是一個免於「白色恐懼」的地方。六四快到,問問丁子霖,就知香港還有不少競爭優勢,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UncleRay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