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機構在回購雷曼迷債問題上再有新發展。繼新鴻基投資願意以原價向客戶全數回購所有迷債後,證監會昨日公佈,與凱基證券達成協議,凱基將以原價向全部有購買迷債的五名客戶回購所有迷債,涉及金額約160萬元。
三家有銷售雷曼迷債的股票行中,已有兩家願以原價悉數回購,相信最後一家股票行大華證券向客戶回購迷債,只是時間問題,這對銀行處理迷債構成更大壓力。證監會發言人表示,雷曼迷債的調查仍在進行,不便透露個別銀行和股票行的進展。
證監會表示,就凱基向客戶銷售雷曼迷債涉及的內部系統及監控進行調查後,對凱基作出譴責,並同時與該行達成協議。凱基自願以原價向客戶全數回購尚未到期的迷債,並承諾在客戶回覆接納後30天內支付款項。該會又表達對凱基的數點關注,包括對迷債性質及風險評估、對銷售人員培訓及指引、與客戶的風險回報情況配對,以及備存紀錄等。
參考新鴻基做法
證監又要求凱基採取措施,避免同類問題再發生,若在改善工作完成後18個月內,再有相同問題,性質又非常嚴重,將吊銷凱基部份業務的牌照,為期三年。凱基同意今次解決方法,但不承認任何責任。是次證監與凱基的協議,無論是內容、重點、結論或用字上,與1月22日跟新鴻基達成協議的公佈一模一樣。凱基營運總裁鄺民彬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今次回購很大程度是參考新鴻基之前的做法,由於涉及客戶及金額不多,故回購對該行影響有限。
雷曼苦主大聯盟召集人陳光譽認為,再有股票行願意回購是好事,反映迷債銷售主要涉及系統性的失誤。他又批評,金管局處理迷債的進度太慢,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有包庇銀行之嫌,希望他出席立法會聆訊時,能夠披露更多真相。
自去年10月中至今,金管局共收到20,642宗雷曼相關投訴,並完成當中20,443宗初步評核,已轉介418宗投訴予證監會,涉及16家銀行。截至3月25日,銀行與客戶自願達成和解的投訴個案共3,940宗,尚有1,694宗仍在洽商。
三間涉及雷曼迷債的股票行情況
股票行:新鴻基 涉及客戶:310人 回購金額:8,500萬元
股票行:凱基 涉及客戶:5人 回購金額:160萬元
股票行:大華 涉及客戶:未有公佈 回購金額:不適用
資料來源:綜合證監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