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種族問題不能再掉以輕心 - 盧峯

蘋論:種族問題不能再掉以輕心 - 盧峯

著名專欄作家陶傑先生大概沒有想過他的一篇隨筆專欄居然引發一場政治風波,居然令菲律賓政府及人民大動肝火。前幾天菲律賓政府已宣佈禁止他入境。昨天更有數千名在港工作的菲律賓工人集會遊行,一方面要求陶傑為發表歧視性言論正式道歉,另一方面則要求特區政府正視菲律賓傭工受歧視的問題。
也許陶傑先生撰寫有關文章的時候的確無意刺激菲律賓政府或人民。但對很多菲律賓人包括在港工作的菲律賓傭工來說,有人公然在大眾傳媒把自己的國家稱為「僕人國家」難免令她們不快,難免令她們氣憤。菲律賓人及團體以和平集會及遊行表達不滿是合理的做法,也是她們的基本權利。
由於移民潮出現及人口流動比以前容易,單一民族國家或地區已越來越少,多民族國家已成為主流。由此而引發的民族文化、宗教矛盾已成了大部份國家都不能不小心處理的重大問題。以歐洲為例,從土耳其、中東及非洲前殖民地來的移民及他們的後裔人數越來越多,他們帶來的不同文化、生活習慣對白人為主的社會的衝擊越來越大。一些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或規範突然成了社會矛盾及衝突的焦點。丹麥報刊發表諷刺回教先知的漫畫就引發大規模抗議及衝突,學校應否禁制回教徒女生穿傳統伊斯蘭服裝及面紗上學也令學校、家長、政府間關係變得緊張。歐洲各國政府、主要政黨、民間社會都在努力作調整,希望能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及尊重,減低誤會、誤解引發的矛盾,令原本白人主導的社會變成尊重不同種族的多元化、民族共融社會。無疑,香港仍是個華人佔多數的社會,但隨着香港更國際化,隨着更多亞洲國家及地區的人來港工作及居住,隨着長居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口增加,種族、民族問題比以前更需要政府及社會重視,少數民族的權利及在社會的位置更需要小心考慮及處理。否則,他們將無法融入社會,將無法享受社會進步、發展的好處,最終成為心懷不滿及怨憤的邊緣人。
首先,特區政府必須透過法律及制度確保在香港居住、生活的少數族裔人士跟其他人有同樣的權利,讓他們不會因為膚色、種族、宗教或語言不同而受歧視或被針對。當中負責執法的部門更需要特別小心在意,不能在調查及執法時有雙重標準或有偏頗,不能讓少數族裔感到自己是被針對或打壓的一群。否則,他們將對香港的法治秩序有質疑,對香港社會缺乏歸屬感及認同感。近期有少數族裔人士被警員槍殺,警方及特區政府必須以公平公正的方法及秩序調查事件,並保持與家屬及少數族裔團體溝通,讓他們了解調查進度及結果,不會感到有寃無路訴。
除了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平等權利外,教育也是促進種族共融,減少誤會矛盾的好辦法。若果特區政府能盡量協助少數族裔學童融入主流學校,讓他們跟其他學童一起成長學習,不同族裔之間的隔膜肯定可以大大減少。

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多種族社區,多民族社會已越來越普遍,香港政府及社會各界都要適應這個轉變,在法律上、制度上、態度上顯出更大的包容性、共融性,讓少數族裔居民跟其他居民一樣受到尊重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