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盛產「女強人」,但女強人只是一個空洞的品種。
大學管理學位、黑色的行政套裝、一副手提電腦、開會時手上的鐳射PowerPoint,學足了希拉莉,就是女強人的行頭?
中國女人強勢的時候,也可以有十足的女性魅力,從前的女強人怎樣經營美態?在於擁有幾個侍婢。
「美人不可無婢,猶花不可無葉。禿枝孤蕊,雖姚黃魏紫,吾何以觀之哉。佳婢數人,務修清潔。時令烹茶、澆花、焚香、披圖、展卷、捧硯、磨墨等項。命名宜雅,如墨娥、綠翹、紫玉、雲容、紅香等俱佳。若一切花名,近屬濫套,可不用。」
不是要你有秘書記錄會議日程,而是擁有幾個侍婢。中國文化甚重奴婢這一行,奴是男人,婢是少女。不要硬繃繃的用革命的一套詞彙來批判奴婢:奴顏婢色,卑恭屈膝之類,男主有奴而顯氣勢,像唐伯虎,一度有一個叫「米田共」的僕童,女主有婢而見,王熙鳳的侍婢平兒,IQ也不低。
港女再強勢,沒有侍婢,直如「禿枝孤蕊」,難怪只能孤傲自賞。侍婢是要為美女配套的:烹茶、澆花、焚香、披圖,《紅樓夢》裏的丫鬟,就有司棋和焙茗,未觀其人,先賞侍婢的名字,書畫琴棋花果茶,就猜得到女主人的品味。侍婢先出來招呼,自報名字,書生把玩着,遐想女主人的色香。侍婢先在外面刁難擋駕,戲斥那個追上門來的斯文無賴,女主角躲在屏風後面偷聽,掩面噗嗤笑出聲來。這才是舊時中國的女強人,她也是有才華的。然而只有在曲徑迴廊、綠瓦紅牆之下,在蕉影柳色、流水清琴之間,才孕生這等光景。
今日的港女,自然不接受這一套,身處文化斷層,自也無從得知。電視台深宵不再播映粵語長片,香港的下一代,從來沒看過鄧碧雲演的古裝小姐和鄭碧影的侍婢,不但粵曲不會有傳人,一套做女強人的中國文化亦隨之滅絕。
不錯,這一套,確是老土,不合潮流。然而中國的一切精緻文化,從宋詞元曲,到京戲和《紅樓夢》,以今日標準,哪一樣是有效率而不老土的呢?怎樣「復興中國文化」呢?學好商業英語,為何中文必定錯別字連篇?問遍地《死亡筆記》夜神月髮型的電車港男,和做V字手勢手機拍照的懶音港女。他們不會有答案的,只隱隱聽得,庭院深深的一道月色畫屏之後,一絲哀嘆的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