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長者在日常生活上難免缺乏支援,惟有效地與社區聯繫,與同路人分享經歷,有助面對困境,適應晚年生活。蘋果日報基慈基金撥款約6,000元予基督教宣道會長亨長者鄰舍中心推行「獨一俱樂部」計劃,讓一眾長者助人自助,建立安樂晚年。
「獨一俱樂部」計劃主要透過在區內招募獨居長者義工,探訪同區長者,並舉行不同活動,讓長者們透過遊戲、講座及外出參觀等活動聯誼,以加強聯繫,互相扶持,從而貫輸關於如何以正面態度面對獨居生活的資訊,預計受惠人次約560人。
輕生婆婆走出陰霾
今年82歲的余婆婆年輕喪夫,丈夫在她40歲時過世,她本與獨生子生活,直至兒子另組家庭,她與媳婦相處不來,最終選擇獨個兒生活。余婆婆坦言,曾因生活不愉快,有輕生念頭。「辛辛苦苦捱大個仔,到佢結婚後,我同新抱相處唔到,好唔開心,大家同住都好似陌路人,我漸漸仲患咗抑鬱病,加上血壓高、血糖低呢啲老人病,鬱住鬱住,慢慢覺得自己好冇用,孤伶伶不如死咗去算,結果真係去咗跳海。」
六、七年前,余婆婆輕生跳海,幸而獲救。其後她向房屋署申請恩恤安置,最終獲配公屋單位獨自生活,並參加了附近社區中心的活動,漸漸走出陰霾。「喺社區中心可以參加好多活動,多咗朋友,啲姑娘好似親人咁關心自己,心情好咗好多。」余婆婆笑言。現在余婆婆與其他獨居長者分享個人經歷,互相勉勵與支持。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長者的轉變與挑戰
每個人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環境和心境轉變,當你步入晚年,你可能會面對以下喪失感、寂寞、空虛、身體衰弱和缺乏安全感等問題,以下方法有助消除負面情緒:
一、積極正面的思想
例子:消極思想:聽到門口有一把聲音,一定係賊會入屋,我好擔心!
積極思想:聽到門口有一把聲音,可能有人經過,無事會發生的,唔使擔心!
貼士:避免過份主觀,應冷靜並客觀地分析現實情況,切勿小題大作。
二、擴闊社交圈子
多參與社團活動,擴大社交圈子,向信任的朋友分擔困難,紓緩負面情緒。
三、實踐健康生活,學習鬆弛技巧
定期檢查、按時服藥和覆診,有助預防疾病和控制病情,減少對身體健康不必要的擔心。
四、留意家居安全
寬敞沒有雜物的通道,合適的防滑用具,可減低跌倒的機會。建議獨居長者安裝平安鐘。
五、繼續貢獻社會,參與義工服務
對家庭繼續作出貢獻,如幫助料理家務和照顧孩童,可以建立自信心,享受天倫之樂,也可發揮多年經驗及智慧,擔任顧問、義工、智囊團等工作。
快樂秘訣
1.要求進步,不要求完美。
2.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3.遺忘令你不快樂的事,原諒令你不快樂的人。
4.記着:天涯淪落人肯定不止你一個。
5.別人任何惡意或無意的傷害,一律不接、不反應。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tnext.com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