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魚及催生魚 - 李碧華

變性魚及催生魚 - 李碧華

看一個飲食節目,拍台灣南部高雄的龍躉養殖場,魚場已開發超過二十年,負責人讓觀眾大開眼界,尤其是兩項養殖技術:──
(一)變性:龍躉繁殖率低,由於雄魚數量少,一百條只有兩三條,所以把雌魚麻醉後,在第三支背刺下面八公分處,挖一個洞,藥(雄性素)塞進去。完成後三個月,母的便變成公的。可以享受人生樂趣,也繁殖後代。
(二)催生:種魚自然產卵不多,針藥打下去48小時便大量產卵。100條魚可生蛋120碗,一碗有330公克,裏頭足足50萬粒,不一定全可孵成小魚,只要1%OK已很高興。
專家還即場示範,當然是經驗談,也見成效。在他身旁訪問的那些嬌娃,向來只負責裝可愛或浮誇尖叫,嘩嘩聲,人云亦云驚歎不已。
但我有疑慮。
現代人重視食材新鮮、健康、無污染。蔬菜水果以有機為上,肉類亦重天然不含任何毒素才算安心。這些龍躉碩大無朋,有幾歲到三十歲甚至養到五十歲,每一尾名魚都可炮製多款菜式──但,場主明白地告知,牠們接受過「變性」及「催生」手術,或塞藥,或打針,體內存有外物,入侵性的東西左右着性別和生殖,可見強烈有力,對人體怎會完全沒影響?你們敢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