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化發霉藥事件的中招個案可能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表示,有私家醫生早前接獲三至四名長期病患者求診個案,他們服用公立醫院的歐化別嘌醇後大便出血,懷疑腸道感染真菌,幸好治療後康復。
楊超發向本報透露,有同業較早前接獲三至四名本身也是糖尿病或高血壓等長期病患者求診。他們服用公立醫院供應、由歐化生產的別嘌醇用以降尿酸後,出現腸道發炎病徵,「全部都有屙血,成個人散晒,相信呢啲個案只係冰山一角。」有關私家醫生見狀即處方抗真菌藥terbinafine。由於這些病人服藥後痊癒,因此不打算向歐化或醫管局追究。
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昨日舉行首次會議,身兼委員的楊超發引述當局指,港府銳意在未來兩至三個月內增聘人手,增加突擊巡查次數,並為藥廠引入微生物測試,主要針對真菌,若果在歐化試行成功,將要求其他藥廠加入。
回收印錯編號肝炎藥
此外,衞生署昨晚公佈,入口商百時美施貴寶(香港)有限公司,因發現藥物編號印錯,主動回收12批Baraclude藥物,即屬治療乙型肝炎的恩替卡韋(Entecavir)。回收藥物註冊號碼為HK-55152,共約七萬盒,每盒有三排,每排10粒0.5毫克藥丸,在美國生產。
另外,日前衞生署公佈需要回收兩批次腹膜透析液的費森尤斯醫藥稱,有關產品未受污染,至今沒有病人不適,該公司設立病人熱線電話26068000供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