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會計準則 金融資產免市價入賬美銀行第二度「消毒」

修改會計準則 金融資產免市價入賬
美銀行第二度「消毒」

【本報綜合報道】繼上次聯儲局向美國的銀行直接買入金融毒資產後,美國再度為銀行「消毒」。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昨開會投票,並一致通過放寬按市價入賬(MarktoMarket)的會計準則,這將令企業有更多彈性為旗下資產釐定「公平價值」,從而紓緩企業須為毒資產作巨額撇賬的壓力,但準則最快第一季生效,沒有追溯權,意味企業不能為過去作出的減值回撥。

昨日FASB開會後,同意對早前提出放寬市價入賬的建議作修訂,主要涉及四個要點,當中包括讓大多數美國企業可於第二季起放寬市價入賬規則,但亦容許他們提前至首季實行。此外,FASB同意取消「流動性低的資產就是毒資產」的預先假設。
FASB亦指,按市價入賬的目的是要釐定流動性低的資產在穩定市場的交易價格,並以三比二通過新指引,會釐清銀行於甚麼情況下須要為不良資產減值,藉此減少銀行虧損。

最快首季業績開始施行

在FASB訂立的新會計準則下,將容許企業有更大空間評估資產價值,令銀行資產負債表得以改善,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料會跟隨修例。
SMHCapital定息收入策略師奧爾弗稱,放寬市價入賬短期有助推高大市,但長遠而言,措施會引起市場對金融機構為資產定價的準確性,為未來製造更大問題。
MFR首席美國經濟師夏皮羅指,新措施會減低透明度,等同容許金融機構為毒資產虛構價格,變相阻止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開實際資產情況,並延遲金融體系改革及重組。
Weeden&Co市場策略師戈德曼表示,在3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間,根本沒有市價入賬準則,在信貸流動性不平衡的環境下要求銀行按市價入賬,只會導致流動性持續下跌,雖然今次FASB放寬市賬是政治壓力下的結果,惟措施有助推動大市上揚,亦增加銀行的資金流動性。
身兼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及美國執業會計師的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理事林致遠認為,即使香港會計師公會要求本地銀行跟隨,亦要符合兩個基本原則。首先是銀行本身持有如債務抵押債券(CDO)等可供修改的資產,其次是銀行本身亦有權選擇「跟或者唔跟」,因為銀行若改以新會計準則計價後,未能「粉飾」資產負債表,銀行仍能以原先會計準則計價。

在放寬市價入賬的新制度下,美國的銀行毒資產就似照哈哈鏡,扭曲實際價值。設計圖片

美業界普遍反對修例

林致遠稱,會計制度只是反映公司狀況的一面魔術鏡,「金融機構本身是瘦,你用哈哈鏡去照金融機構,視覺上可能變肥,但其本質仍是無變」。他認為滙豐銀行本身持有的次按資產大部份均非以市價入賬,目前估計相關資產與市價已有500億元差距,放寬會計準對該行未必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他提到,美國CFA業界普遍反對是次修例,認為即使修例亦要在自然情況下,以不應為市場波動而修改。他認為,修例反映美國走到面臨「國家興亡」的地步。事實上,美國財政部希望銀行藉出售毒資產「消毒」,但FASB撤銷市價入賬卻會降低銀行賣毒資產意欲,兩者存在矛盾。
滙控(005)執行董事兼滙豐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指,美放寬市價入賬會計準則,長遠而言,對銀行資產估值計價影響正面。

各界對市價入賬準則反應

《反對聲音》
-美國前財長魯賓-
「反對取消市價入賬,因會對銀行業造成重大傷害,且會引起惡性循環。」

-高盛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
「金融企業不應取消按市價入賬的會計準則,因準則有助企業及早適度評估投資,加強風險管理。」

-《黑天鵝》作者塔雷伯-
「反對撤銷市價入賬,因此舉會減低金融體系透明度,可行辦法是減少複雜的衍生工具及債務,而非改變現行金融體制。」

美國前財長魯賓

-前美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端納-
「FASB已成為華府和國會的傀儡,被迫放棄數十年來行之有效的會計規則。」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主管芬尼根-
「企業不可利用放寬市價入賬的機會來掩飾不良業績,因投資者不會把資金投入這些企業。」

《贊成聲音》
-滙豐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
「放寬市價入賬,長遠對銀行資產估值計價影響正面。」

-達拉斯聯儲銀行行長麥克蒂爾-
「放寬市價入賬規則雖令華府的購買『毒資產』計劃受阻,但只要銀行資本問題獲解決,放寬市價入賬其實問題不大。」

-大都會資本總裁卡倫費爾曼-
「我一直呼籲放寬有關規定,因此舉可令銀行業鬆一口氣。」

滙豐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