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發展分水嶺美國自顧不暇 獨霸時代終結

全球經濟發展分水嶺
美國自顧不暇 獨霸時代終結

二次大戰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美國經濟霸主地位;今次G20峯會被形容為「第二次布雷頓森林協定」,也可說是全球經濟發展分水嶺。橫掃全球的金融海嘯,美國是爆發源頭,自顧不暇,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就在倫敦公開承認,美國已經無法獨力挽救全球的經濟衰退。學者認為,這標誌着美國經濟獨霸大時代結束。
奧巴馬前天(周三)和英國首相白高敦峯會後開記者會,他直言:「全球經濟復蘇,不能依賴美國作為引擎,所有人都要加把勁。」他又謙卑地說:「我來這裏,不是要說教,而是聆聽。」

籲各國分擔拯救責任

但以往經驗不是這樣的。二戰之後,歐洲交戰國元氣大傷,美國推出130億美元(1,008億港元)的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經濟站穩腳跟,復蘇經濟,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超強和霸主。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也多虧美國的龐大消費市場,亞洲各國得以迅速復蘇。
美國經濟規模之大,一度佔全球1/3,然而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大大動搖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如今美國經濟規模僅佔全球1/4。
英國銀行貨幣政策委員前成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比特(WillemBuiter)斷言:「美國已不能隻手拯救全球經濟,全球經濟依靠美國推動的時代已經結束。」
美國雖然仍是今次G20峯會主角,但「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銳意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爭取話事權,法德盟友也聯手向美國說「不」,反映了全球經濟勢力已經出現更迭。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爾科齊都批評,以美國為首的盎格魯撒克遜式(Anglo-Saxon)經濟模式太放任導致金融海嘯,要求重建「有良心的資本主義」。薩爾科齊更揶揄美國:「這次危機不是源於歐洲,是嗎?」
奧巴馬面對現實往前看,務實承認面對這場金融海嘯,美國無法挺強,要各國分擔拯救全球經濟的責任。
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泰晤士報》

中國影響力增 夥美合組G2

在奧巴馬坦承美國經濟實力大不如前,各國不能再靠美國作為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之際,中國卻趁機在G20峯會上增加影響力,改變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連世銀行長佐利克(RobertZoellick)也認為中美雙雄(G2)是阻止全球持續衰退的唯一動力,分析家擔心這令北京自恃美國和全球都要倚賴中國,今後更加不會在人權問題上讓步。
華爾街是金融海嘯禍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峯會前撰文要求成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總理溫家寶更公開質疑美債的安全,都是打擊美國的金融經濟地位,為中國在G20峯會中營造強勢形象。
歐美陷入大衰退,環顧全球只有中國的經濟增長勢頭仍可保住6.5%之上,金融海嘯令全球銀行大洗牌,在全球20大市值銀行中,中國由三年前不入流,變成今天穩佔三甲,國企四出到海外收購資源礦產公司和西方品牌,據報吉利汽車公司,正與福特車廠洽購富豪(Volvo)汽車。
中國儼如全球經濟火車頭,已是不爭的事實,世銀行長佐利克形容中美峯會(G2),才是G20的重頭戲。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天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開峯會時,同意提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在IMF的角色,更將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升格,兩國各任命兩名「特別代表」,分別主持戰略和經濟對話;並恢復軍事交流,美國海軍上將羅格海獲邀本月訪華,出席中國海軍建軍60周年活動。

人權問題難讓步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中國通」史劍通指,此舉顯示中美都願意繼續保持多年建立的良好關係,但喬治布殊時代的戰略經濟對話頻率是一年兩次,卻改為一年一次,除非會談有實質成果,否則只屬空談。
喬治布殊時代的亞洲事務顧問格林(MichaelGreen)擔心,假如美國過份側重中美經濟合作,將令歐亞的盟友邊緣化,使中國無視美國要求改善人權的壓力,因為「如果中國認為我們需要他們,多於他們需要我們,那麼中國在美國關注的問題上,就不會那麼合作」。
法新社/美國《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