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法國外交部前兩日突然發表新聞公報,法方承諾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獨立」之後,法國官員同時透露,薩爾科齊總統會在倫敦,與參加「二十國集團峯會」的胡錦濤會面,為凍結三個多月的中法關係破冰。從新聞公報看,法國似已屈服於中國的強大經濟及政治壓力,相信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又可「牛」起來了。
在今次新聞公報中,有兩點是以往較少出現在中國的外交公報。其一,「中法兩國重申堅持《聯合國憲章》規定的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雙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強協商。」
中國與西方各國的聯合公報或新聞公報,若涉及台灣或西藏問題時,大多只會重申兩國建交原則,很少引用《聯合國憲章》。這個提法明顯有利於北京,用《聯合國憲章》去規範法國,令其不能干預中國內部事務,意味着兩國關係只能集中於經貿、文化等領域,政治議題則要北京定奪。
對北京而言,這是重大外交勝利。法國的讓步,對其他西方國家,特別是德英等歐洲國家,將構成重大壓力,日後他們將要比照法國,不能干涉西藏、台灣及中國人權狀況等中國「內政」,否則就會受到法國般「懲罰」。中國在這些問題的外交壓力,將大大紓緩。
其二,「法國充份認識到西藏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堅持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由戴高樂將軍做出的決定沒有也不會改變。」這是中法外交公報中,首次返回「戴高樂時代」。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刻意跟美國作對,以示法國是獨立自主大國,先於六四年打破西方對中國圍堵,率先與北京建交,再於六六年退出北約。因此,戴高樂被北京譽為有遠見、果敢的領袖,是中法關係奠基人。回歸「戴高樂時代」,意味巴黎要對北京作出更多妥協。
正因為法國作出以上讓步,雙方在公報的最後一段才表明:「雙方決定適時舉行高層接觸與戰略對話。」所謂適時,不就是今次的G20峯會嘛!這是北京對巴黎的首份賞賜,只要法國日後「聽話」,厚禮陸續有來。
連最桀驁不馴的法國也要乖乖俯首,加上中國現在財大氣粗,美國等國家還能向北京施壓嗎?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改革多是在外國施壓下推動,如今缺少外部壓力,北京更難展開實質性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這對中國的改革,將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