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連串藥物事件揭示西藥規管制度千瘡百孔,中藥業潛藏的問題也隨之浮面。衞生署昨日證實,本周二接獲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轉介的個案,隨即到中藥商「龍子企業」調查,發現該公司的交易紀錄不全,涉嫌違規。職員則向本報辯稱有關單據在送貨時不慎遺失。
衞生署昨日向本報證實,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轄下的中藥組本周二處理龍子企業的註冊個案時,對該公司的管理水平及化驗處理「有所懷疑」,遂轉介衞生署跟進。
不涉藥物安全或品質
該署同日晚上派員調查,確認龍子企業的化驗場所沒有問題,但發現其交易紀錄不全及更改地址後沒有通知衞生署,涉嫌違反中藥商執業指引及領牌規定,但不涉及藥物安全或品質。至於不全交易紀錄涉及的藥物種類及數量,該署則表示仍在跟進,正整理資料並把個案提交中藥組審理。發言人強調,持牌中藥商必須遵守執業指引,否則中藥組可採取紀律行動。
龍子企業的產品包括黑鬼油、千里追風油、跌打酒及數款咳藥。龍子企業職員葉先生昨向本報解釋,衞生署規定中藥商必須有書面交易紀錄,但部份單據在送貨時不慎遺失,「有啲得番電腦紀錄,冇書面發票,程序上做錯咗。」他又指,該公司只是把辦公室遷移至同層另一單位,忘記通知衞生署。
失大量單據或有蠱惑
有藥業人士稱,有中藥商「偷雞」向藥房售賣未註冊或標示有問題的中成藥時,不會留有正式單據,以免衞生署查獲,「賣啲古怪藥就開『白單』,正式發票比較難偽造。要睇今次唔見咗幾多單,如果唔見咗一大叠,可能有古怪。」
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成員崔俊明指,港府監管中藥及西藥由兩組藥劑師負責,但上述事件反映兩者存在同一問題,即人手短缺導致巡查不足,靠投訴才發現違規。他促請港府整頓本地西藥藥業時,須考慮檢討本地中藥GMP水平,「無論中藥定西藥,市民食落肚嘅風險一樣,監管嚴謹程度都要一樣。」該會今天將召開首次會議,主要商討改善西藥GMP的即時措施,並擬定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