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技術理由推搪 僅兩處加保護裝置保留曾灶財墨寶得把口

政府技術理由推搪 僅兩處加保護裝置
保留曾灶財墨寶得把口

【本報訊】「九龍皇帝」曾灶財「駕崩」只有一年多,他遺下遍佈港九街頭的墨寶卻逐一被人為破壞或因風吹雨打而消失,政府原承諾會保留曾灶財遺作,但至今只為兩幅墨迹加上保護裝置,其餘都以技術理由未有採取措施保護。曾灶財生前好友計劃本周六清明節,在尖沙嘴天星碼頭墨迹前發起示威抗議,兼向曾灶財致祭。記者:麥志榮、林俊謙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許曉暉昨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提問時表示,位於尖沙嘴天星碼頭石屎柱上的曾灶財墨迹已塗上透明保護薄膜,並在表面裝配耐久的透明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膠片,以作保護。另一位於觀塘道近坪石邨的一支電燈柱上的墨迹,也裝上了保護膠片,康文署會對該兩處墨迹進行定期檢查。

只拍攝紀錄存檔

至於其他地方的墨迹,大部份已褪色,其中寫於牆上的墨迹,牆身表面乳膠漆連同墨迹經過多年風雨侵蝕出現剝落;交通控制箱及燈柱上的墨迹,其金屬表面亦不適宜塗上保護薄膜,否則會出現氧化反應,因此都不適宜塗上保護薄膜或以膠片覆蓋。政府會以拍攝紀錄的方法,將墨迹的影像資料保存。
曾灶財生前好友劉健威批評,民政事務局及康文署根本沒有盡力保留墨迹,幾個月前觀塘一幅完好的墨迹被人用油漆覆蓋,他向政府抗議,政府才將天星碼頭的墨迹用膠片包起,但這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他曾建議為所有墨迹圍上玻璃纖維板,防止破壞,但官員置若罔聞,「曾灶財嘅墨迹全港只剩番大約6處,再唔保護,兩、三年就會冇晒!」
劉健威表示,本周六清明節,會在尖沙嘴天星碼頭曾灶財的墨迹前,發起示威抗議,希望政府保護墨迹,兼向曾灶財致祭。

觀塘警署附近的曾灶財墨迹近日已被人用白油覆蓋。司徒世華攝

梁家傑:冇承擔

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認為,「技術問題只係推搪之辭,政府根本冇心做」,不排除高官心底可能對曾灶財抱藐視態度,根本沒有認真處理;曾灶財墨迹是香港人文化的一部份,官員的心態顯示政府對文化保育冇承擔,令人擔心西九文化藝術區的發展一樣脫離群眾,「只有軀殼,沒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