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傑
自由撰稿人
社民連在上一屆立法會還是一個寂寂無聞的政黨,但今天已經在立法會有三個議席,而他們在議會的激烈舉動更是備受傳媒關注及報道。不少評論文章分析社民連冒起的原因,都是離不開政府政策失當、管治不善,社會怨氣日深,市民尤其是低下階層對號稱香港「最激進政黨」的社民連投下一票,盼望他們進入議會後能大力鞭撻政府,藉此發洩悶氣。這說法無疑是對的,不過大部份人都好像忽略了社民連吸納年輕一代選票的能力,尤其網絡媒體,不但在社民連選舉工程中發揮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而且運用網路媒體更是社民連現在慣用的宣傳手段,而這亦為它帶來不少年輕支持者。
網民定期上載影片
以YouTube為例,不難發現有一定數目的網民定期上載社民連的影片。如果你以「社民連立法會」為關鍵字便即可搜尋到近兩千個社民連近期在立法會中「雄辯滔滔」或是臭罵各大高官的影片,如「社民連狠批任志剛」等等,都是用家熱門搜尋的項目;若果只是以「社民連」作為搜尋關鍵字的話,更可搜尋到三千個相關結果。反觀有關其他政黨的影片則相對較少,就以民主黨及民建聯為例,都只是能找到分別九百多個和六百多個相關影像。
令人諷刺的是六百多個關於民建聯的搜尋結果當中,大多數都是對民建聯十分不利的影片,不是關於民建聯如何被社民連狠批,就是怎樣被社民連奚落,而節錄於電視台選舉論壇的影片中,就以「民建聯最無恥」為「經典」,而「民建聯有佢講無人講」不但有十六萬人曾觀看,而且更有七百餘個留言表示支持黃毓民及社民連。
如果今天沒有YouTube這個偉大發明,這些影像能夠輕易地讓十多萬人瀏覽嗎?能夠以一傳十、十傳百的速度傳送開去嗎?再者,YouTube大部份的使用者是十幾歲至三十幾歲的一群,屬於一個青少年的平台,因此,從上載的影片及瀏覽的人次數目,可以見到社民連在網絡世界有一定數目的「粉絲」。而社民連本身亦深明此道,在YouTube開設頻道,定期上載政黨活動的影片,吸引新一代更多的注意力。
facebook朋友逾萬
這種策略亦已伸延到另一個網絡媒體──facebook上,單是黃毓民的戶口就有逾萬人新增他為「朋友」(共有三個戶口,每個兩千餘至四千餘人),九成以上都是青春少艾,更不乏大學生,社民連更會透過facebook發佈消息、撰文、上載影片,作為黨活動動員的途徑。反觀其他有使用facebook的議員就望塵莫及了,如公民黨的湯家驊,只有一千多個「朋友」。以上種種,表明社民連在年輕人參與度甚高的網絡平台的滲透力非常高,而根據他們發佈的數字,現時八成社民連成員都是約十多二十歲的青少年。總而言之,YouTube跟facebook一類的網絡媒體對政黨的未來發展的影響力、吸納新血的作用絕對不能忽視。
當然,觀看影片及新增社民連成員為「朋友」的人也不一定支持社民連,可以純粹是消磨時間,而支持的人也未必是看過「民建聯最無恥」才支持社民連。不過,你不能否認網絡媒體的而且確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公用平台,並且具有相當潛質給予政黨作為增加支持者,甚至是政治宣傳的工具。這對於某些奉行「大佬文化」卻苦無接班人的老化政黨,可算是一種啟示吧。(本人並非社民連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