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再爆出驚人醫療事故疑案。一名女保安員指因患上俗稱血管泡的腦部動靜脈畸形,接受醫生建議,於伊利沙伯醫院進行手術,根治體積細小的血管泡,詎料導致右眼失明兼面部中風。其後她覆診,獲知腦內竟遺留一塊手術用的棉花。她指控醫院疏忽,入稟高等法院,向醫院管理局索償。
記者:楊家樂 姜偉康
現年55歲的原告劉潔雲,昨於家中接受記者訪問。她本來任職保安員,06年發現左眼皮無故下垂,於是前往醫院檢查。經診斷後發現她腦內長有一大一小、正式病名為「動靜脈畸形」的血管泡。
手術前說明風險
當時醫生建議她接受手術,先治療體積較小、生於右腦的血管泡。雖然醫生於手術前已向她陳明風險,指可能會導致中風,但為一勞永逸,她決定接受醫生意見。
她稱,於06年4月6日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手術,但事後右眼失明,左臉中風並失去知覺,而左眼皮下垂,影響僅餘一隻眼睛的視力,留醫兩個月始能出院。
福無重至,禍不單行,手術後她轉到廣華醫院覆診,例行檢查時照X光,獲告知發現腦內藏有一塊棉花,料是進行腦部手術後遺下。
腦部有計時炸彈
現在她心情忐忑不安,因為深知腦內藏有一個猶如計時炸彈的血管泡,加上一塊可謂意外收穫的棉花,本應接受醫生建議再度開腦,但她仍然未能下決定,「我都唔知做唔做好,如果做完,左眼盲埋就死火嘞﹗」她的丈夫患有哮喘,不能工作,兩夫婦靠綜援生活,現時處境可謂貧病交煎。
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手術期間,在病人體內留下「遺物」,偶有所聞。單就包紮用品而言,傳媒已多次作出報道,例如有病人接受扁桃腺切除手術時,紗布的線纏在患處,導致手術後出血;其他受害者包括孕婦、腹部膿腫病人、以及接受切除咽喉及重建小腸手術人士等。
醫院管理局出版的刊物《風險通訊》亦曾披露部份個案,並建議醫護人員為病人縫合傷口之前及期間,點算紗布數目。
案件編號:HCPI3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