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在英文刊物《HKMagazine》撰文,以一貫嬉笑怒罵嘅風格,評論南中國海領土之爭,以幽默筆觸,刺激吓菲傭與菲律賓。記者小B將陶傑文章傳來畀左丁山睇,當然係典型陶傑,毋須大驚小怪。
但菲律賓人識睇英文(分分鐘叻過香港人㖭,但唔會識得欣賞陶傑),為之大怒,一位菲律賓參議員PiaS.Cayetano(菲律賓參議院社會公義委員會主席)知道之後,大罵陶傑,要求《HKMagazine》與陶傑道歉。唉吔,如陶傑成日講,中文係中國人語言,英文係國際語言,用英文寫政治不正確之事,隨時會引起反彈,假若菲律賓人咬住不放;向特區政府抗議,陶先生就唔覺意累親曾先生,為七一遊行隊伍增加幾千名菲傭!
因此而想起寫英文稿嘅讀者與影響,與中文稿不一樣。有啲大學教授硬係故意不明白,為何用中文寫學術論文難以被大家承認,呢啲教授好多在外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用英文寫博士論文,返到香港,偏偏要話做研究好阻礙佢哋教書,要用中文寫論文,罵他人歧視中文母語。佢哋係詐詐諦諦啫,明明知道用中文寫論文,難以引起國際重視(即使係周小川,佢篇中文文章以第一時間譯成英語在網上發表,先至立即引起美國重視),係都要指責別人歧視,難道係轉移視線,遮掩懶惰?
此外,一流英文學術期刊除語言之外,亦有一個長久傳統,就係刊登一篇論文之前,編輯委員會必定將收到之論文交畀一啲不透露姓名嘅專家評彈,不留情面,前後經三番四次修訂之後,先至可以排隊刊登,程序甚為嚴謹。中文學術期刊唔多見呢樣喎,學術界人士老早知道中國人學術界有學派之見、門閥之見,拉交情,講義氣,屢見不鮮,故此中文學術期刊論文嘅權威性尚未建立。香港算係大中華地區最公平、公正、講究程序嘅地方,香港嘅UGC(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係兩岸三地中最少政治干預嘅撥款機構,一位教授有感而發,話希望香港UGC能夠協調兩岸三地學者出版一批真正嚴謹、公正嘅中文學術期刊,希望假以時日,能具備一流英文學術期刊嘅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