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有問題,看骨科,眼睛有問題,看眼科……工業革命後,世界流行分工,每個人都做自己專長的東西,可是中醫卻是非常重視整體觀的一門醫學藝術,不能把人體分成獨立部份,強調氣血臟腑之間的關係,因此任何的身體不協調,中醫都可以參與醫治,例如一個有情緒問題的病人,看中醫就會診斷為肝鬱,避免了精神病患者的標籤效應,而且一系列的症狀都可以透過辯證論治,逐步改善,免受西藥副作用的煎熬。
病人:一個月前老公過身了,我非常傷心,脾氣暴躁。
醫師:你的心情我好明白,親人離世,需要一定時間接受。你現在覺得身體那裏不舒服呢?
病人:我覺得這裏很脹,有時還覺得痛。(病人指着自己的胸、兩脇以及腹部)
醫師:這是肝氣鬱結導致,大便正常嗎?
病人:有時腹瀉有時便秘,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滯。
醫師:這是肝氣乘脾,肝氣犯胃所致。
病人:咽喉裏面總覺得有東西,但西醫檢查就說正常。
醫師:這種情況叫梅核氣,與肝氣鬱結有關,可以一起治療。
病人:怎麼只有兩種藥?
醫師:這是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樸湯的濃縮中藥,方中有12種藥了。
病人:原來如此。
李廣冀,年輕註冊中醫師,熱愛寫作、畫漫畫,個人著作《三成熟》、《五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