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媽咪,我可唔可以唔死呀?」在病房看電視的小虹突然引用廣告對白試探媽媽,陳太被殺個措手不及,忍住眼淚答:「儍女,梗係唔會死啦。我哋會返屋企,你仲要學琴。」小虹是全港唯一等候心臟移植的兒童,她去年患上擴張性心肌病,心臟脆弱如玻璃,半年內必須換心續命。小虹的家人呼籲市民死後捐贈器官,延續大愛,「每個人嘅生命都好珍貴,就算幫唔到我個女,都可以幫其他人。」記者:白琳
午飯時分,6歲的陳黎虹吃了幾口就氣喘如牛,放下匙羮躺上床扁嘴。陳太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對記者說:「佢個心唔好,令個肝發大,頂住個胃,一餐要分幾次食。」小虹吃不下飯,就伸出佈滿針孔疤痕的小手,逐一向記者介紹病榻旁的影碟和畫簿,畫裏有她跟媽媽去公園玩耍的情景,「媽咪,我想返屋企。幾時去公園玩呀?」
心臟功能只剩一成
「佢真係好乖,功課成日攞四個印仔,做完功課就督促阿哥,叫佢哋快啲刷牙瞓覺。」陳太想起小虹患病前的情景時,不停低頭拭淚。小虹去年中秋節最後一次到公園玩耍,接着開始食慾不振和肚脹,多番求醫才確診患上擴張性心肌病,心臟功能只剩一般人的一至兩成。
小虹去年11月起入住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病房,等候心臟移植,至今未能出院。她本年初病情惡化,須24小時不停注射強心藥,寸步不離病房,展開不見天日的「牢獄」生涯。現時她的短期願望是到醫院樓下的便利店散步。
陳太與任職冷氣技工的丈夫育有兩子一女。陳太在小虹入院後辭去工作,留宿醫院照顧女兒,長子和次子幫忙做家務。眼見小虹由原先20多公斤消瘦至現時15公斤,陳太心都碎了,「我一返屋企,個心就掛住,成個腦都係佢個影,從來唔敢諗冇咗佢會點。」陳太現在日夜盼望女兒早日獲得合適心臟,帶她回家,一家五口再次一起踏單車和飲茶。她與丈夫已簽署器官捐贈卡,「屋企有細路過身梗係傷心。死後捐贈器官,係間接延續離世屋企人嘅生命。唔係剩係個心,其他器官都好緊要。」
唯一輪候兒科病人
小虹的主診醫生周啟東說,擴張性心肌病的成因不明,無法根治,小虹的心肌沒有足夠能力泵血,長遠導致心臟以至多個器官衰竭致命,「佢嘅情況比較嚴重,家靠藥幫佢,半年至一年內要換心。」現時小虹是唯一輪候心臟移植的兒科病人,但本港從來沒出現兒童捐心者。周啟東呼籲市民死後捐贈器官,讓等待器官的病人續命,「小虹嘅情況好反覆,最緊要搵到個心救番條命,但係要睇(死者家人)意欲、機緣,真係好困難。」
小虹所需屍心條件
‧血型為O型
‧死者體重約15至30公斤
‧心臟結構正常
‧心臟未受死因及創傷影響
資料來源: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部門主管周啟東
特稿:兒童移植心臟限制多
人體器官供應不足,兒童要換心臟更困難。患者必須找到年齡及體形相若的兒童心臟,但兒童的死因導致器官多數不適合捐贈。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部門主管周啟東指,本港從未進行兒童心臟移植,每年約有一至兩名兒童因等候不到合適心臟死亡。
人工心臟僅成人適用
葛量洪醫院92年進行本港首宗心臟移植手術,其後每年進行約一至兩宗移植,但從未進行兒童心臟移植。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心臟,條件限制較其他器官多,包括心臟體積必須相若,即兒童不能採用成人的心臟;加上心肌細胞在停止呼吸後短時間即死,故最好在病人腦幹死亡但仍有心跳時取出,才能確保心臟功能。
周啟東表示,兒童死亡多數與疾病或心臟病有關,適宜捐出心臟的個案極少,加上家長對子女離世往往會極之傷心,未必會同意捐出孩子的器官。人工心臟則只適用於成人。
香港移植學會主席周嘉歡指出,兒童要換心肺較換腎難,因為部份成人的腎臟也適合兒童使用,心肺配對極難,兒童只能配對兒童的心肺,「心同肺因為有肋骨包住,個位好細,一定要搵差唔多大啲心,否則放唔落。」
不過,本港以往也有部份兒童捐贈器官的遺愛例子,包括3歲及5歲童死後捐出肝臟,7歲童捐出腎臟等,早前也有家長願意捐出去世的10多歲孩子的器官。本報記者
捐心程序
由於心肌細胞在病人離世後數分鐘內迅速壞死,捐心者一般為腦死亡個案,在家人同意下,醫生於病人彌留時取出心臟;取出的心臟必須盡快放入受心者體內,接駁多條動脈及靜脈等主要血管後,新心就能重新運作。受心者須終身服抗排斥藥,預防心衰竭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