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男示威抗議,反對電視節目「抹黑」。
電車男由日本輸入,原創東洋,叫做御宅族。學習日本,是一件好事,但為甚麼模來仿去,由卡啦OK到多啦A夢,總是東洋的下層事物?
御宅族也不例外。油尖旺一帶街頭,凡十八到二十六七歲者,帶一個無印良品麻布袋,一件永遠不攝褲頭的T恤或襯衣,一副吊兒郎當的新宿模樣,為什麼還嫌不夠神似,總要一頭蓬鬆的夜神月亂髮,個個像日本漫畫走出來的男角?
日本少年的一頭亂髮,有他們的文化背景。首先,男性而有蓬鬆的亂髮,叫做天才型,歐美萬中無一,因為自從愛因斯坦註冊了商標,以後的天才,包括史提芬史匹堡、安地窩荷、保羅麥卡尼,都不敢輕易追隨。
髮型是有一套路數的。像中年留長而蓄馬尾,帶一點自戀,是放蕩不羈的丹地(Dandy)型。這種髮型的男子一定性格怪癖,自命藝術家,十之有九脾氣暴烈。一個馬尾中年型男,一定不會加入奧巴馬團隊成為白宮幕僚,着一件黑色踢死兔,加一副黑眼鏡,進出曼哈頓半島酒店大堂,一半像夜總會老闆黑手黨的一位好友,一半是哥倫比亞大學設計系的一位助理教授,在黑白正邪之間游走,也是一種風采。
如果頭髮先天鬈曲一點,就可以不分界,連頭蠟通向後梳,叫做意大利式。然而小心,體型不夠魁悟,少兩分自信,即會淪為民國時代的汪兆銘。三十年代,還有一位叫熊式一的江西文人,一襲長衫,也是後梳的一頭油亮直髮招搖過市,還到倫敦登台呢。然而一九四五年之後,中國知識份子不再這樣梳頭,太像漢奸了。
這就是髮型的學問。日本新宿型的一頭亂髮,時時還染得炭黑烏亮,是因為漫畫的大特寫遮着半邊臉露出另一隻雙眼皮的大眼睛,以示崇洋。
模仿日本,由孫中山學來的一身中學生深藍呢絨校服,易名中山裝開始,為何只學得人家的外殼和皮毛?日本人的品味內涵,像《禮儀師》裏的一切:嚴謹的細節、精熾的品味、浪漫加上紀律。那一頭亂髮有個性和創意在,想表達些甚麼呢?請電車男宣示一下,這也可以是一盤花樣的政綱,而不止是一團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