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叫再生?中學教師翁志明於06年7月發病,是罕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07年5月動手術,接受哥哥的骨髓移植,手術成功。醫生說,手術後兩年內,有六成復發風險,高危期只餘兩個月,翁志明應可百分百再生了。
病重時做化療,頭髮脫落,經常嘔到喉嚨出血,身體與精神都極度痛苦:「我當時同自己講,如果俾我捱得過,一定要實現以前想做又未做嘅夢想。」於是他替自己定下「死不去便要做的十件事」,出院至今,他已做了兩件:一、遠赴英格蘭奧脫福曼聯主場朝聖;二、看X-Japan演唱會。
抗癌經歷看開得失
尚有八件未落實的事,翁志明還未確定,暫定的則有遊歷南美和看Radiohead演唱會。他說,這些計劃並不難實行,只是以前計較太多:「以前會覺得有錢應該為60歲退休後生活打算,但病過之後發覺,我隨時30歲就冇咗,諗咁多做乜?」
痛苦的磨練,能讓人變得樂天,變得豁達。翁志明說:「抗癌嘅經歷,畀我多一個諗嘢嘅角度。有時一樣嘢做得唔夠好,你會計較得失,但係只要你用一樣更大嘅挫折比較一下,得失就會變得好濕碎,只係你將得失放得太大。唔病過,我都唔會明白有啲嘢其實係好小事。」
執了教鞭十多年的翁志明,病後失去了全職教席,現在只是兼職教師,收入少了一截:「我家反而希望keep住做兼職,我可以多好多時間,做自己想做嘅嘢。錢,夠使就算。」他說,這場大病的最大得着,就是懂得「大事化小」。
看得出,翁志明是如何落實他口中的「大事化小」。重生的他說自己一切安好,其實他仍要面對一種很不尋常的後遺症。醫生發現他的雙手前臂肌肉纖維化,堅硬如石膏,手掌不能完全伸直,跌倒時不能撐起身,須旁人扶起。他已針灸十多次,但進展甚小。
翁志明卻笑着跟記者展示他異樣的雙臂,又笑着奚落自己踢波不復當年勇:「我個腦諗住咁樣踢個波,但係唔知點解隻腳配合唔到,嗰刻都幾hurt㗎,哈哈!」沒有在生命邊緣掙扎過,又怎會明白這些「小事」有幾小?
記者 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