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 全球數量減 疑遭捕捉餓死扔棄綠海龜浮屍香港仔

瀕危物種 全球數量減 疑遭捕捉餓死扔棄
綠海龜浮屍香港仔

【本報訊】一隻估計已成年、體形像一張小圓枱的瀕危類別雄性巨型綠海龜,懷疑遭漁民非法捕捉後,因無法售出而被活活餓死再遭棄屍大海,昨海龜屍體漂浮在香港仔避風塘海面,要合四人之力才將該隻重達170公斤的巨龜抬上岸。漁護署在龜屍上沒有發現晶片,確定牠不是「香港貴客」。
記者:文兆麟

昨上午11時30分,海事處的海面清潔船在香港仔避風塘海面清理垃圾期間,發現一隻大海龜隨水漂浮,船上四名職員於是利用清潔船將海龜推近香港仔漁業及海事分署的碼頭邊,四人合力將海龜抬上岸,證實海龜經已死亡;龜殼有多個大傷痕疑遭船隻車葉所傷,其嘴部亦有血水滲出。

身長近3呎估計已30歲

漁護署人員接報到場,經檢驗證實是一隻雄性綠海龜,重約170公斤(約370磅),龜殼長88公分(近3呎),估計有30多歲,以綠海龜一般50年壽命而言,屬於成年龜。漁護署發言人稱,龜屍上並沒有發現晶片,表明漁護署之前未接觸過牠,同時由於龜屍已開始腐爛,亦無法解剖化驗,其後通知食環署當動物屍體發現處理,出動吊臂車將龜屍吊走棄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海洋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稱,懷疑該隻綠海龜是被人捕捉待價而沽,由於成年海龜只食素,一般人難以飼養,故海龜可能是餓死後被人棄屍大海。朱炳盛表示,綠海龜近年受到海水污染,非法捕獵影響,數目不斷減少,加上每一千隻幼龜只有一隻可存活,故在1986年綠海龜已被列入《國際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的瀕危類別,在本港屬受保護動物嚴禁買賣。

該隻成年綠海龜外殼有爆裂痕迹,疑遭船隻車葉所傷。

香港二號去年返港產卵

朱炳盛指出,綠海龜喜歡住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區域,每年6月至10月是繁殖季節,雄性海龜會在淺灘處與雌海龜交配,交配後雄海龜不會上沙灘,只有雌海龜會爬上沙灘產卵;香港南丫島深灣是綠海龜的產卵地,近年來港繁殖的綠海龜大量減少。
漁護署從02年開始利用衞星監察綠海龜活動,02年8月,漁護署人員在一隻到南丫島深灣產卵的綠海龜身上安裝衞星追蹤儀器,命名「香港一號」;03年則有「香港二號」,去年漁護署人員便發現香港二號,5年後重返南丫島產卵;「香港三號」則是08年西貢水域發現的一隻雌性綠海龜。

綠海龜(Greenseaturtle)

分佈: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域
特徵:肌肉、脂肪和軟骨都是綠色
成年身長:70厘米至150厘米
成年體重:130公斤至200公斤
一般壽命:40年至50年
*本港南丫島深灣是其固定繁殖地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