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口之家 蝸居公屋也快樂

10口之家 蝸居公屋也快樂

【本報訊】要和諧快樂,並非只限於物質生活無憂的家庭。一家十口之主、年屆74歲的翁先生,全家蝸居500多平方呎的公屋單位,每日只靠積蓄過活,但仍然活得很快樂,「最緊要係同屋企人多啲溝通。」

全港家庭和諧調查

馬會向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撥款2.5億元,推行「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今日展開為期一年半的全港性大型調查,研究港人的家庭健康、快樂及和諧狀況。
港大社會醫學系及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兼系主任林大慶教授指,計劃受訪者其中一萬住戶隨機抽樣,另外一萬住戶則以新婚夫婦、家中有突發事件或長期病患者、育有小一學生、居於東涌、天水圍社區及居於將軍澳私人屋苑或公屋的家庭為目標,涉及至少六萬人。收集數據結果會用以幫助政府制訂公共政策,及定出針對性的支援服務。
翁先生居於天水圍一個500多呎的公屋單位,他在內地與比他年輕30年的太太結婚,因為「想追個仔」一連生下七女一子,現時年齡由19至9歲。
以往曾任職司機、售貨員的翁先生說,一家人沒有兼職或全職工作,也沒有領取綜援,開支僅依賴其積蓄應付。

相處最緊要多溝通

他指,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家人相處融洽,他認為相處之道最緊要是多溝通了解彼此感受,教導子女最重要是多傾談,不要動輒喊打喊罵。
林大慶早前曾訪問41位本港住戶,他們均認為和諧、快樂及健康家庭的要素是溝通、互相尊重、互相關懷及身體健康等。翁先生是其中一名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