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逛荷里活道古玩店的經驗,但這肯定不是個別事件,幹這一行的,沒有幾家不是以晚娘嘴臉對付「過」客的。那次一踏入店門,店主側目斜視打量我一下,然後皮笑肉不笑的問我,想找甚麼?懂得經營生意的,都知道有一種顧客叫衝動消費者;他不給我舒坦一點地看一下這小小店內有甚麼貨色,我也不知道有甚麼東西能「色誘」我呀。然後他防賊似的,在那一百平方呎的店內不斷窮追猛問──我清楚記得,他是用「到底」兩個字:「到底你想要甚麼?」
好一個賺錢買花戴的古玩店東,既然不愁生意,也就別打開門待客。好端端不斷被質問到底想找甚麼,我明白禍根出於我穿着的是運動便服,沒有準顧客的一身羅衣,於是遭判定是來混吉的。最後他竟然打開門說不做我的生意。真是個好樣的。
我也想問他到底他知道自己想找甚麼客?穿運動服的就沒有資格及財力給你進貢銀両?他知道目前古玩市場最大的客源都是些甚麼人?就算他根據我的衣着看扁我買不起他的貨,進他店來純為飽一下眼福,只要目光放遠點,先讓我沉迷在他的「好貨」中,日後說不定撈得一筆橫財後會成為他的大客。
販賣附庸風雅也急功近利若此,不懂培養顧客之道。賣的是中國文物,卻肯定沒有看過所謂經商必看的《胡雪巖》,開篇就是胡老闆招待一身寒酸相的落泊秀才的故事。養客千日,利在一朝,他們縱或有鑑別文物真偽的眼光,卻只有短淺的經營及待人的眼界。倘若還愛惜、尊重自己所賣的,在那門堪羅雀的店內,給買不起的人見識一下那些疑似國之重寶,好歹也算得上在做傳播文化啊。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