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首選舉鬧劇 - 吳文濤

澳門特首選舉鬧劇 - 吳文濤

吳文濤 香港調查研究中心研究員

第三屆特首選舉的前哨戰──選舉委員會選舉已經落幕,經過一眾社團「協商」後,委員會選舉成了等額選舉,候選人全數自動當選,下屆特首人選更加呼之欲出。今次委員提名的「黑箱作業」,儼然極權國家操縱的一齣「民主選舉鬧劇」。

歐文龍案 市民失望

上兩屆澳門特首選委會,除了立法會及人大、政協界別毋須選舉外,其他界別均需通過差額選舉產生委員。
首屆特首選舉除何厚鏵外更有區宗傑出來較量一番,即使是第二屆特首選舉只有何厚鏵一名候選人,但投票確認他連任的選委會,畢竟還由差額選舉產生。何厚鏵兩次高票當選,在法理上和民意上有一定的認受性,也一度造就了他和特區政府的施政權威。
歐文龍事件後,澳門政府陷入管治危機,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全失,市井坊間更傳言某些高官可能涉及貪污案件,恰巧這些嫌疑人士又是下屆特首熱門人選之一,市民因此期望下屆特首能由一位清廉且與商界利益集團關係不深的人出任,領導政府撥亂反正。但是,建制中的既得利益者,則希望由現任友好高官「順利過渡」,高票當選成為特首,以此延續他們的政治或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又恐怕「協商」過程中出現任何變數,因此惟有在選委會提名上開始進行「協調」,以期令屬意的候選人高票當選。
選委會的等額選舉,顯示了澳門政壇的高度封閉性和排他性。一直以來,澳門政壇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掌握着特首選舉及澳區人大代表選舉的整個過程,這股力量未必來自北京,反而是澳門社會的利益團體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獨特的協商機制在發揮作用。今次鬧劇般的選委會等額選舉,可謂這個協商效應的登峯造極,由此也可見澳門傳統勢力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建制派利益集團的勢力是多麼的牢不可破。

歐文龍貪污案令澳門政府陷入管治危機。

大熱人選 呼之欲出

今次選舉是歐案後的第一次選舉,澳門市民關心下屆特首,到底是現政府的延續,還是一個嶄新開始。市民普遍希望下屆特首不但有能力領導金融海嘯下的澳門重振雄風,更希望他能促進法制和廉政建設,恢復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和認受性。不過,從今次選委會的提名過程來看,澳門政壇的「無形力量」可能傾向由特首親信接班,「一切照舊」,所以在選委會組成時就已盡一切方法排除異己,要在日後特首選舉提名過程中徹底避免建制派不接受的人選「攪局」,甚至破壞他們的精心部署。
選委會成員已定,澳門下屆特首人選在一眾委員的簇擁之下似乎呼之欲出,但澳門不只是三百名委員的澳門,更是四十五萬澳門市民的澳門,也是中央轄下的澳門,所以我們更希望下屆澳門特首既能體現中央的意志,又能順民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