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汝樺表示港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鄭汝樺表示
港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本報訊】早前國務院通過將上海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令人擔心香港現時區內航運、物流中心地位會否被上海取代。有政府官員及業界人士認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除了是有良好硬件外,香港還擁有其他軟件優勢,包括高效率及成熟的航運服務、良好法治制度等,相信可以繼續鞏固現有國際航運中心優勢及地位。

港有成熟航運服務

中央剛宣佈將上海定位為國際航運中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日到上海出席航運研討會,香港能否保住國際航運中心地位,自然成為關注焦點。鄭汝樺認為香港毋須因為中央要加快建設上海為國際航運中心而過份悲觀,因為業界對國際航運中心的期望,不僅是港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處理能力,還有高增值及與世界接軌的航運服務,而世界各地的航運公司,均選擇在香港設立業務,那是因香港能夠提供理想的營運環境,包括有良好法治制度、營商環境、完善的船舶註冊服務,以及發展成熟的航運服務業群,這都是不易取得的優勢。
有航運業界人士指出,其實上海及香港早已存在航運業務上的分工,上海港口主要服務長三角一帶出口東北地區,如南韓、日本,香港主要負責珠三角一帶出口業務,就算中央將上海定位為國際航運中心,相信短期內不會對香港地位構成影響,因貨主選擇那個港口,會將運送效率、時間也計算在成本內,這方面香港仍有優勢,反而上海附近內地港口,會因中央決定有壓力。

國際化方面港勝滬

政府消息人士也說,上海要在短期內取代香港,成為國際航運中心並不容易,因為上海碼頭處理貨櫃能力及數量,雖有超越香港之勢,但要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另一個主要指標是港口處理轉口貨櫃數目,現時上海只有3%貨櫃屬經上海轉口其他地方,香港方面則有三成處理貨櫃屬轉口,是經香港轉口,顯示上海作為主要港口,在國際化上仍與香港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