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樹殺人康文署毀樹滅證港大教授痛批:切開百件冇編號 阻礙調查

塌樹殺人康文署毀樹滅證
港大教授痛批:切開百件冇編號 阻礙調查

【本報訊】赤柱刺桐古樹倒塌壓死19歲少女莊頌賢,昨日繼續死因研訊。有「樹王」之稱的詹志勇教授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狠批負責樹木保養的康文署辦事不力,職員水準未符理想,令本可避免的悲劇最終發生;而康文署事發後迅速將整棵肇事樹木殘骸毀滅,又無故將樹木切成小塊,大量關鍵木塊未有編號,阻礙調查工作。 記者:楊家樂

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獲警方委託,就去年8月27日赤柱大街的塌樹殺人慘劇,撰寫厚達數百頁的報告,昨日出庭解釋內容。詹指,康文署確有斥巨資購入聲納探測器,用作評估樹木,可惜職員用不得其法,把不規則的樹幹當成圓形檢查,令數據出現偏差。「員工除咗要睇說明書,仲要有相關嘅知識先得。」

用錯療法延誤醫樹

康文署曾於06年初檢查肇事刺桐古樹,發現有1%腐爛;至08年2月測出樹幹已有約60%腐爛,不足一個月後程度更達70%,屬於危險水平。事發前3天,甚至可見樹葉長在樹幹而非樹梢,「即係樹木好弱,叫緊救命,有基本園藝知識嘅人都應該知道」,惟康文署一直未有採取適當應變措施。詹志勇批評,漁護署早於05年已發出通告,說明害蟲姬小蜂入侵本港及根治方法,惟康文署一直閉門造車,用錯療法,只管噴灑及滲透農藥,最後才懂進行壓力注射,延誤治療。
此外,06年康文署曾收到投訴,指樹身發臭,惟職員連續六次都只用稀釋漂白水清洗樹皮,未有對症下藥醫治樹木內部,不但因循守舊,更反映署方上下溝通及指引不足。
詹志勇事後研究意外成因時,赫然發現康文署破壞了有用的證據。首先,康文署事後行動迅速,把肇事樹幹鋸成過百塊移走,「留低一截,用鐵馬圍住,佢唔會有事,唔影響市民,仲可以對照康文署過往研究係咪準確」,但現在卻令人無法於現場搜集資料。

大批消防在塌樹壓死少女的現場進行調查。

署方拒絕提供資料

康文署於事發當晚發出新聞稿,附有照片顯示有職員於現場進行聲納探測。詹發現後向署方要求拿取有關數據,聊勝於無;但署方回覆指未能提供相關資料,理由竟是「當時個掌上電腦冇電,攞唔到數據」,令人啼笑皆非。事後他於警署重組樹幹,發現竟有過百件木塊沒有編號,部份甚至是關鍵的斷口位置,「我要同警察好似砌拼圖咁逐件搵」。而部份編碼混亂,部份體積過小,令研究難以清晰準確。
詹總結報告,列出多項批評及建議,認為本港樹木護理不應單由技術不足的前線員工負責,而應成立專責小組,聘用相關科學家作領導,追貼國際標準。
案件編號:CCDI936/08

去年赤柱塌樹事件發生後,詹志勇教授向記者指新蒲崗兩棵刺桐老樹亦有倒塌危險。

詹志勇對康文署批評與建議

‧員工觀念錯誤,以為單憑肉眼觀察樹葉多寡,便可知樹木健康狀況

‧未有留意刺桐的身體語言,及早防治倒塌事件

‧刺桐檢驗報告時長時短,質素參差

‧檢驗紀錄表格太簡單、欠邏輯、內容範圍窄

‧未有正確根治樹皮腐爛症及正確對付害蟲姬小蜂入侵

‧連續六次利用錯誤方法替刺桐除臭,顯示署方內部溝通不足

‧員工使用微型樹鑽及聲納探測儀時,方法有誤

‧刺桐檢驗指引不足

‧前線員工欠缺專業技巧及知識,應派遣受過高階訓練的專責小組

‧跟進不足,只是循例輸入檢驗數據

‧應採取主動的預防措施,不能只顧「救火」

‧設立樹木病害警告系統,盡早制止農害擴散

‧設立樹木保護區,防止植物受環境或工程影響

‧樹藝師只能算是樹藝技工,應提高入職要求及進行內部訓練

‧聘用科學家負責領導工作及加強市民參與程度

資料來源:詹志勇庭上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