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從布雷頓森林到倫敦G20 - 盧峯

探針︰從布雷頓森林到倫敦G20 - 盧峯

SirRoyHarrod是經濟學大師凱恩斯的老友,也是第一位替他寫傳記的人。最近剛在Amazon買到這本一九五一年出版的"TheLifeofJohnMaynardKeynes"(圖),自然爭取時間翻一翻。主要看了兩個部份,其一是一次大戰凱恩斯參加巴黎和會的沮喪經驗,其二是凱恩斯在布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Woods)中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布雷頓森林協議奠定了二次大戰後的國際金融體系,共有四十四個國家參與及簽署了協定,在BrettonWoods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WorldBank)到現時仍然在國際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SirRoyHarrod自己也有參與這個會議,他的記憶及感覺比其他人更深更直接。對他來說,BrettonWoods協定及體系得來不易,是很多官員、學者、專家、律師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敲定的,其中凱恩斯及美國的主要談判代表HarryWhite居功至偉。
英美兩國早在二次大戰水深火熱的時候已開始構思如何收拾戰後的殘局,已開始研究如何重建戰後的國際金融經濟秩序,避免重演一次大戰後那種自相殘殺、互設貿易壁壘的可怕局面。
凱恩斯是英國方面的大腦,他深深明白只有英美衷誠合作才可能建立持久穩定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他也知道英國的國力、財力急劇衰退,負債纍纍,跟美國商議合作時處於劣勢。但他還沒有畏難怕事,堅持提出類似世界中央銀行、超級中央銀行的ClearingUnion,希望能說服各國特別是美國拿出巨額資金,以處理國際收支不平衡、滙率波動等老大難問題,避免再出現爭相貶值或保護主義問題。凱恩斯更倡議設立一種名為Bancor的新國際儲備貨幣,按一籃子商品包括黃金定值,避免受個別國家的經濟情況或政策左右。
可惜,凱恩斯及英國政府有的只是前瞻性、大膽的想法,有錢有資源的是美國。對於美國政府及官員來說,美國對貨幣的主權及控制不容侵損,他們從不打算以Bancor或其他貨幣代替美元,也不打算拿大筆美元儲備解決其他國家的外滙收支問題。
經過兩年多反覆的爭論、討價還價,凱恩斯及英國政府只能放棄ClearingUnion及Bancor,接納經調整的美國方案,成立功能及資源有限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支援經濟重建的世界銀行,確立美國及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
最近,好些新興經濟體如中國、俄羅斯都在磨拳擦掌,希望藉四月初G20會議的機會重塑國際經濟新秩序,削弱美國、美元的影響力。但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反映的是綜合國力、財力。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雖比二戰期間稍稍不如,但她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在金融體系的影響力更是非同小可。只要她sayno,不管中國、俄羅斯有甚麼新構想也寸步難行,情況比當年凱恩斯及英國更不如!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