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底下,不少人身家大縮水,甚至由有到零。但兩個四川女人,移民香港由零開始,憑着一份率性的勇,殺入食肆林立的食街,開設家鄉小食店,拼搏數年,薄有名聲。靠的除了一股川式辣味,還有一點人情味。
記者:王震遠
攝影:梁細權
由打牌到打天下
港人嗜辣者眾,造就四川米線店成行成市,間間都說自己是正宗川式口味。晉嚼川風味,起碼是真正四川人主理。趙秀蘭和伍穎家鄉都在四川,穎姐04年移民來港與丈夫團聚,蘭姐3年前才來港,兩個家庭都住在深井村屋,每天一齊湊仔一齊打牌,同聲同氣成了好友。不想閒賦在家,想多賺點錢供養兒女。試過在便利店兼職,但受盡白眼,最後還遭解僱。新移民融入當地生活不容易,但忿忿不平沒有用,兩人寧願要爭氣!阿蘭煮得兩手,紅薯粉尤其美味,兩個師奶要起義,一起湊點錢,一起找舖位,並肩開設家鄉小食店。
師奶格價本色
兩人都是小四川米線街的常客,見有空舖,決定租下來。然而四陂坊短短一條街,已有三間四川食店,她們卻大無畏,照開可也。阿蘭笑,「當時都無諗過這個問題!」經營餐廳零經驗,籌備、拿牌照、入貨,甚麼也不知道。牌照請裝修師傅代辦,穎姐說,「唔識就惟有畀多啲錢!」寃枉錢當交學費,但入貨就要靠自己,兩人不忘師奶本色四出格價,務求入到最抵貨。結果還是給供應商騙倒,「明明包裝一樣,口感就係唔同,有沙,成批貨唔要得!」
好多紅油才是川味
煮得的蘭姐做廚,好笑容的穎姐做樓面,晉嚼07年終於開業。不少四川食肆為遷就港人,把味道都改了。例如港人雖嗜辣,但一見湯面一層紅油就嚇住了,「四川味就係咁,好多油紅彤彤!」這裏只賣四川的原汁原味。新店開張宣傳也不做,派過傳單就算,兩人深信「有實力,總有人賞識!」話雖如此,旁邊的米線舖大排長龍,晉嚼將價錢定得較低吸引顧客。沒有名廚沒有豪裝,卻有親切笑容,跟客人有說有笑,小店獨有的人情味。熟客介紹下,生意越做越好,一年多已回本。
一碗薯粉35款配菜揀
金融海嘯,淹沒一間又一間食肆,但晉嚼卻沒受影響,「經濟幾差都要食,茶餐廳家都貴!」全因價錢夠街坊,一碗薯粉15蚊有交易,加一款配菜另加3元已吃得滿足。始終是小店,食物種類不太多,但款式卻又令人花多眼亂,單是米線和薯粉的配菜就有35種,還有抄手和水餃,再來一個凉拌小吃和甜蜜湯圓,埋單消費不高,是街坊醫肚的好選擇。從前還有重慶火鍋,因店舖細,現已取消,將來有機會開分店,希望能再嚐到這個風味火鍋吧!
四川泡菜紅薯粉(細)$18
四川家家都有一罈的泡菜,醃好了再撈上秘製辣醬。細幼的紅薯粉爽口又滑。
四川臘腸紅薯粉(扁)$18
四川臘腸跟香港的不同,經香樹木煙熏過,帶獨特香味;扁紅薯粉煙韌爽甜。
凉拌豬耳$15
豬耳由自家製滷水滷至入味,入口啖啖麻香,慢慢才帶出辣味。
川北凉粉$15
四川入口凉粉用荷蘭豆製,煮好攤凍後切條。爽口凉粉平衡了辣汁的麻辣感。
九寨溝水餃$15
韭菜豬肉水餃每日新鮮包製,蘸四川秘製辣醬食更惹味。
紅糖小湯圓$12
糖水底以秘製紅糖和糯米酒煮,自家搓的湯圓夠煙韌,帶陣陣酒香。
晉嚼川風味(24399085)
荃灣四陂坊富利達大廈18號F2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