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小說《我這一輩子》,在中共建政初的1950年拍成電影,由石揮自導自演。電影寫一個北京的警察從清朝到軍閥時代、到民國、到日本佔領期、到內戰直至中共建政前。每一個朝代,他都只是當一個「臭腳巡」,按本份照章工作。不過,滿清遺民、漢奸等等污名都栽到他頭上。電影沒拍到中共建政以後,若拍下去,種種污名更是紛至沓來也。恐怕不僅坐牢,還會有批鬥、遊街等等對人格的侮辱。石揮,這個好戲之人,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東海蹈海自殺身死。
所有在專權政治的專政機關工作的下級人員,都不能說他們沒有參與罪惡,但他們的作惡卻是很無奈,他們不是決策者,他們只是不可能違抗命令的執行者,即使想不幹也很不容易。
在納粹集中營工作的漢娜是文盲。她雖喜歡聽小情人朗讀,但在那種環境下她不懂得思考,也不會違抗命令。她的執行儘管帶給許多人不幸,但她本人也是一個不幸的人。
漢娜對她監管的猶太人的死亡,顯得冷漠,對自己的罪行沒有感覺,或只覺得那是一項工作,相反,她對自己是一個文盲感到羞恥,為了隱瞞是文盲,寧願接受誣蔑而承認她寫下對罪行的招認。相對而言,她的小情人麥克,有知識,是法律專家,他有機會可以向法庭說明漢娜是文盲而使她脫罪(至少減輕刑責),但由於不願公開他曾與漢娜有一段不倫戀,由於階級、教育背景和年齡的差異,他沒有這樣做,以致漢娜長年被困獄中,並最後自盡而死。
麥克與漢娜,誰更應有罪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