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的議題越來越受關注,不少香港地標將響應星期六的「地球一小時」行動,以熄燈一小時對抗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個人力量雖然微小,但我深信小時所學的成語──集腋成裘,憑個人的力量,響應環保為地球盡少少力,盡量將廢物循環再造,總比不做任何事更好。
記者:區佩嫦
攝影:梁細權
Model:Ceci&Fish@AModel
鳴謝:生活綠林計劃LivingGreenProject(36902395)
Reduce
減少使用減少購買或使用不必要的東西,並少用即棄物件以減少處理廢物的機會。
Replace
替代使用減少使用化學物料,多使用天然物料和用品。
Reuse
物盡其用在棄置物件時,應考慮物件可否再用,減少製造廢物。
Recycle
循環再用把自己不用而又完好的東西送給有需要人士,及多選置可循環再造的物件。
Reduce
披肩環保袋
自從無膠袋日後,不少人已自備購物袋,但大部份人因無預備而繼續使用膠袋。不要再用藉口掩飾了,不要再買大量的環保袋了,只需一塊披肩也可變成你的環保袋,最重要是做法簡單:把披肩的其中一對角各自綁上結;另一邊對角則綁上兩個結,以作手挽便成。
Replace
天然染料
你身上那件色彩斑斕的衣物,無可否認相當引人注目,但你知不知道染製衣物的化學染料是污染地球的一大元凶。要環保除選購有機衣物外,還可利用洋葱皮、茶葉、黃薑粉等天然素材染製衣物或布料(可選棉、麻及絲等天然物料),製作天然的染布,獨一無二之外,亦能減少皮膚敏感的問題,同時又能減少化學廢料污染地球。材料只需黃薑粉、明礬、麻布及橡筋圈。做法亦不算複雜:先把麻布摺成三角形,以橡筋圈箍好,橡筋圈越疏線條越幼,反之越埋線條越粗。然後用水把紮好的布完全弄濕後,將之放進加入水煮沸的黃薑粉染料中煲大約30分鐘,煲時必須不斷攪拌,撈起。另在煮沸的染料內放入明礬,明礬為媒染劑有助固定顏色。然後把布放入約20分鐘以作固色。最後以清水把多餘染料冲洗乾淨即可。
材料
黃薑粉、明礬、麻布、橡筋圈
步驟
以橡筋圈箍麻布
放染料中煲煮
節約.再生
不少物品可以透過你的腦筋得到重生的機會,減少浪費外,又能省下金錢,以現今的經濟環境下,慳錢是環保的最大理由。
1.膠手把茶壺
利用鐵線把膠手挽與茶壺結合,讓手把破爛的茶壺得以重生。
2.橙皮吸味
柑橘類的水果具吸味效果,只要剪成條狀放入蒜頭袋內,可作雪櫃吸味劑。
3.膠手挽架
以繩和膠手挽變成晾毛巾的小架。
4.膠叉memo座
把膠叉插在杯中或以blu-tack固定,便成為memo架。
5.膠樽滴水
剪開洗潔精樽,以鐵線固定在鋅盆旁可用來放洗碗海綿。
6.乾橙皮嚇小強
物盡其用,乾透後的橙皮可放在廚櫃內嚇走小強。
7.長襪袖套
將穿洞長襪的襪筒變成袖套,把膠手套剪成圓形變成橡筋,用「橡筋」把袖口位綁緊。
8.編織紙籃
把棄用的雜誌紙捲成一條條紙條,然後編織成堅固小籃,詳細示範如下:
Reuse&Recycle
垃圾重生
記得初學環保一詞時,學懂了4R,即上述的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及Replace(替代使用),可能你認為把垃圾分類已是閣下對環保的最大貢獻,其實少用甚至循環再用才是上佳之策。不少隨手可得的廢物,可讓它重生變成精緻的小擺設。家中的雜誌報紙已經堆積如山,送到回收箱前也可以來個大變身,左織右織幻化成小織籃,邊個夠膽再話佢係垃圾。
材料
雜誌紙
步驟
1.雜誌紙一開四捲成條狀後,將四條紙條叠成十字形成縱軸。
2.第五條紙條為橫軸以一上一下的編織法圍着中央方形重複捲。
3.把兩條紙條的頭尾互相插入,便可把紙條駁長繼續編織。
4.把其中一條縱軸收好變成單數後,可繼續編織。
5.想編織品更堅固,可用力將橫軸壓下,以縮小之間的空隙。
6.編織至喜愛的形狀後,將紙條尾收入縱橫交錯的紙條間即可。
3.28地球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以活動提醒公眾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活動最初於2007年在澳洲悉尼舉行,當時悉尼大橋、悉尼歌劇院等破天荒地熄燈,引起全球關注,而今年的「地球一小時」則於周六晚上8時半開始,屆時「幻彩詠香江」暫停外,國際金融中心等地標亦將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