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懷舊是以二十年為一輪,二千年懷八十年代的舊,現在懷九十年代的舊,也差不多夠鐘。剛好看到副刊的潮流介紹,一系列的昔日潮物,全是青春時代的校園玩意。
很多人念念不忘興發街那家E字店,就如也有好多人想念昔日的GreenPeace而不是I.T.。這種懷舊算不上集體回憶,但只要曾經親在現場,所有情感都會自動輪迴。
九十年代有趣的地方,是它同時瀰漫一種世紀末情懷,頗有酒當今朝醉的頹喪與盡興。較諸八十年代的繽紛樂園,九十年代明顯沉鬱得多。如果還加上尾期的金融風暴,整個時代就籠罩在一股低氣壓裏。
比起來,二千年啟後,似乎有點出人意表,零三年沙士,回氣不久又迎來金融海嘯。真正的好日子看來過去了,陳冠中前作《下一個十年》期許是接下來的十年是香港的光榮年代,延續一國兩制的實驗。現在讀來有點掃興,不知誰還在乎一國兩制,這是一個在時代巨輪中自動被集體棄權的意念。唯一值得慶幸是僅餘的資訊自由,但有自由卻沒有帶來更大的空間,小城還是諸般小事,一尾鯨一個電視劇集人物都足以牽動全城人心。
懷舊有時是因為對未來看不透,從過去的歲月擠提出可口的糖衣,記得了這些你追我逐的潮流物事,就忘記了日常生活裏的不濟事。好似人人都曾衣履光鮮,快活地逛街購物,揮霍青春。每一個年代的記認,輪廓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