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契闊 - 陶傑

生死契闊 - 陶傑

《禮儀師的奏鳴曲》揚威國際,因為有許多細節,對於全世界,上了一節東方文化的通識課。
譬如戲中的那個納棺師父。因為他的職業,生死的事,看得太多了,外表比較冷漠。他的殯儀店,樓下是門市,裝修淡樸而簡陋,但前舖後居,樓上的住所,設計成一個熱帶雨林般,有鮮艷的花草。師父請徒弟上樓吃飯,那上面是另一個世界。原來師父專業其外,情感其中,正因為他見識過太多的死別,在小小的內心世界裏,他才最會享受生活。
由於有了樓上家居這一場,最後,徒弟男主角的父親死了,師父才慨然叫他隨意挑一副棺木,免費送給他,當做一點心意。
《禮儀師》裏的這位師父,是很可愛的人物,嚴厲而認真,實際上卻充滿關懷和愛。一個年輕人,離開校門,遇上這樣的師父,是一種福氣,像從前的張良,遇到怪脾氣的圮上老人,黎明前相約橋頭,老人把自己的鞋子丟下橋,叫年輕人撿回來,過得這一關,才傳授他全副的兵書心法。
師徒制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從三千年前的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孔子和子路,釋迦牟尼和迦葉、阿難,然後是耶穌和十二門徒。人類的智慧,像一盞上古的青燈,就是從師父的一隻蒼老的手隱隱傳下來的,師父教徒弟,不但是一門手藝,還有人情世故的哲學和智慧。
這就是今日香港缺乏的一環。天地君親師,看《禮儀師》,同時也回顧一種失傳的倫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當徒弟在天地間失落茫然,他在橋頭把車子停下,走下車,拍拍徒弟的肩頭,邀他到家居共餐。
這一場戲,別有婉約的情懷。不必細訴,不落言詮,生死契闊,人淡如菊,當涼風起自天末,冬去春來,一地的殘雪,換成草青和花香。
季節在靜靜更替着,人世間輕換了年華幾何。殮葬一個老祖父,祖母在他的額上輕吻,說一聲:謝謝你。生命就是這麼一回事,像在琴弦上抖落的幾碎花瓣,在清澈的溪水中流逝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