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部部長梁光烈上周會見日本防衞大臣浜田靖一時,首次表明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必要性,指中國擁有廣闊的海洋領土,守衞責任重大,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雖然國產航母何時開工、何時服役,都未有時間表,日本輿論已紛紛表示擔憂,美國、南韓傳媒預測將掀起亞太區內軍備競賽,中國民眾則開始為航母的命名而折騰。
網民題艦名多針對日本
內地網民為國產第一艘航母所起的艦名五花八門,其中最多的是針對日本,包括「平夷號」、「后羿號」等。有的提議以中國古代名人命名航母:「衞青號,中國像漢朝對匈奴一樣忍讓了60多年,應該有航母像衞青一樣一掃多年陰霾!」「王石號,運用中國圈地最多的人的名字比較好。」
擁毛派藉機批判鄧小平
在這些對外擴張意圖強烈的命名之外,也有一些涉及內地權力鬥爭問題。有人提議以中共已故領袖毛澤東命名航母為「澤東號」,並詳細披露中國軍方在毛澤東病逝後,曾中斷大批軍事科研項目,包括空軍的遠程轟炸機等31項、海軍的大型導彈驅逐艦等11項、二炮部隊的多彈頭火箭等45項。這位似乎對中國高層及軍情頗熟悉的人士稱,中國早在1975年已設計了自己的航母,只因被指為「文革產物」在1980年付之一炬。
也有人說:「我們國家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技術,更不是不需要,而是國家領導人沒有毛主席的智慧和魄力,甚麼是偉人,在這種問題上才能看出高低。」造不造航母,在那些擁毛派眼裏,又成為批判主張改革開放、主張韜光養晦的鄧小平的工具。
當然,網民對航母的命名,折射的是民眾的社會情緒,有些是搞笑版,如「山寨號」、「航公號」、「海角七號」,有些則是對社會現實的嘲諷:「城管號,絕對無敵!」「樂捐號,在公款吃喝、貪污腐敗得到真正治理的情況下,如果造航母資金有困難,我將非常願意捐款。」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