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財政部公佈已通過的中央財政預算案,官方新華社說,這是財政部首次在人大投票通過後,第一時間(七天後)公佈政府預算案。言下之意,中央正在提高施政透明度。是耶?非耶!筆者翻閱預算表後,得到不是政府支出的資訊,而是連串問號,當中還有很多支出的黑洞,亟需財政部澄清說明。
相比以往,北京當局確邁出了正確的第一步,至少不再將政府開支視為國家機密。但今次公佈的預算案有很多不足之處,與施政透明、負責任政府等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相去甚遠。
第一,這份預算案非常粗疏,跟世上最落後國家的預算案,並無分別,更跟中國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的地位,毫不匹配。預算案僅得四個圖表,中央政府的支出則分為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等二十二個類別,部份類別再細分為一至七個項目。例如,「公共安全」的七百三十二億元開支,再分為「武裝警案」(五百七十七億元)、「公安」(五十一億元)。
中央自己的「本級開支」為一萬五千億元,另有二萬九千億元撥給各省市。如此龐大的開支,竟然只用四個圖表去交代,這不是跟十三億人民開玩笑嗎?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財政司長的預算案(包括演辭、附錄及各部門預算),各部門鉅細無遺滙報過去一年的工作、人員編制、出勤表現、收入支出等。香港的政府開支不及北京十分之一,尚且如此嚴謹認真,北京那四個圖表又能提供多少資訊呀?
其次,這些開支不僅無法讓公眾解惑,反而增添更多疑問。舉例「科學技術」這個類別(一千四百二十八億元),下分為「基礎研究」(一百九十八億元)和「應用研究」(七百四十億元)兩項,兩者開支九百三十八億元,還有四百九十億元呢?「基礎研究」包括甚麼?大學研究還是軍事研究?總之,疑團重重。
事實上,有細分的十五個類別都出現幾十億至數百億不等的「黑洞支出」。這些錢那去了?「其他支出」這個類別,竟佔八百三十一億元,到底「其他」去了甚麼地方?筆者粗略計算,這些黑洞支出,佔中央政府總開支的一成二,金額高達一千八百億元。
這樣的預算案,明顯沒有增加開支透明度,財政部應該將國務院常務會議審閱的那份財政報告,公開出來,並由財長謝旭人召開記者會,詳細回答大家提問。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