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的英超直播由某收費電視台獨家播放,但身邊有不少朋友已cut台,寧去酒吧或茶餐廳收看。為何這樣做?原因就是太貴。
踢英超 甚好搵
一項調查顯示,葡超人工最高球員是賓菲加前鋒蘇亞素,年薪170萬鎊,但在車路士長坐冷板的葡國後衞保羅費拉拿,年薪卻是蘇亞素的兩倍;至於葡超最搵錢的本土球員摩天奴,則每年比同胞基斯坦奴朗拿度少賺530萬鎊。難怪英超被視為是個容易搵錢的聯賽,只要薄有名氣,周薪便可叫到3、4萬鎊。但球員越富貴,球迷便越閉翳。
英超初成立時,據報球員平均年薪是75,000鎊,但去到上季已升至90萬鎊,今季或來季更可能突破100萬鎊。金融海嘯下,不少行業要減薪或裁員,惟獨於英超球員不受影響,而且部份還有人工加。例如利物浦隊長謝拉特,有指會方已向他開出一份達3,000萬鎊的4年新約,周薪將由現時的10萬鎊大幅調高至14萬鎊。以謝拉特的級數,當然是值得支取這份人工,但有部份球員根本是「呃飯食」,基本功連英冠甚至英甲球員都不如。
要養活富豪球員,英超球會要靠來自贊助、獎金、門票產品及電視轉播的收入,其中後兩者與球迷直接有關。在這市況下,英超亦應與球迷同抗海嘯,開源節流,並減少表現欠佳之球員的人工,以減輕球迷負擔。在經濟環境好時每月向收費電視台支付3、400港元可能屬小數目,但在這刻就成為一個大支出了。
文:青蛙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