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之柱損毀作者指舊患 擬來港修補

國殤之柱損毀
作者指舊患 擬來港修補

【本報訊】六四事件20周年將至,以一個個痛苦掙扎面孔控訴北京政府屠殺人民的雕像「國殤之柱」,上周被發現其中一個人的身體部份突然剝落。原作者丹麥著名雕塑家高志活(JensGalschiot)看過後,指出是「舊患復發」,可以用矽樹脂修補,去年被拒入境為國殤之柱髹上橙色的他,計劃稍後嘗試再次來港,親自修補作品,並參加「六四」燭光集會。香港大學學生會和支聯會初步排除事件是人為破壞。
記者:倪清江 梁美寶

國殤之柱97年運抵香港,一年後開始長期放置在香港大學黃克競露天平台,任由風吹雨打。近日赫然發現,中上位置有一塊剝落,損毀位置呈現黑色,約有成人手掌般大。

雕塑者:應該很堅固

港大學生會內務副會長成曉宜昨表示,有同學上周四向學生會報告出現損毀,碎片落在國殤之柱底部位置,該會已將碎片收起保存,以便盡快修補。她說,為免再有剝落而傷人和擔心有結構危險,學生會已用膠條把國殤之柱圍起,並於上周五通知支聯會。她表示,國殤之柱往年亦曾有類似損壞情況,後來亦成功修補。
正在丹麥的高志活昨看過記者電郵給他的國殤之柱損毀情況照片,他證實是「舊患」(oldbreak),「數年前也曾發生,但應是很堅固,真奇怪。」他說修補不難,可以用矽樹脂將碎片黏合,將黏到國殤之柱主體上。

《原貌》
長期放置在香港大學黃克競露天平台的國殤之柱去年髹成代表希望中國有真正民主和人權的橙色。

沒有證據是人為破壞

今年是六四事件20周年,高志活說希望可以來港參加燭光集會或其他紀念活動,並親自修補國殤之柱。去年曾與兩名兒子來港,卻遭港府拒絕入境,他表明今次會預先向入境處申請,希望當局不會重施故技,「我有重要理由,就是修補國殤之柱。」
支聯會常委蔡耀昌前日親身到港大視察,他指暫時不會構成危險,將找人修補,而每年會抹洗國殤之柱一次。蔡耀昌稱,國殤之柱已有將近12年歷史,出現損毀並不出奇,暫沒有證據是人為破壞。成曉宜也說,由於損毀位置相當高,她相信事件乃因失修而自然造成而非人為破壞,昨已通知港大校方,希望工程維修部跟進。學生會一直有替國殤之柱購第三者保險,港大發言人說,若學生會有需要,校方將配合維修工作。

蘋果資訊
髹橙色祈中國有真正民主人權

國殤之柱屹立在港近12年,成了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一個標誌。它於香港回歸前來港,親北京人士視之為不祥之物,前市政局禁止在轄下場地公開展示,香港大學管理層更曾下逐客令,引起國際風波。

初時難覓擺放地點

國殤之柱高約7米,原為鐵銹色,去年港大學生會和支聯會將它髹上橙色,因紅色代表中共、黃色象徵自由和人權,兩色混合便是橙色,但發起這次橙色運動的原作者高志活,卻被拒入境,高志活稱,國殤之柱髹上橙色以祈中國有真正民主和人權。
高志活96年5月構思國殤之柱,獲支聯會支持,97年4月支聯會決定同年在維園六四燭光集會展示,以測試末代港英政府及候任的董建華政府的開放程度。不過,市政局97年5月否決在轄下公園展示,原因是它「支持英國殖民統治」,前區域市政局也拒放行。然而最終支聯會成功將它豎起在回歸前的最後六四燭光集會。
當年6月4日前數天,港大學生會通過將它放在黃克競平台,但燭光集會後,港大管理層卻拒絕開門讓貨車將它運入,雙方僵持三小時後校方才放行,但只限豎立兩周,之後校方將限期延至9月底。其後國殤之柱輪流在另外六所大學展示,最後重返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