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說要爬去台灣,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就馬上回應說也想去大陸看看。這一唱一和,透視出兩岸關係已出現質變。連深綠份子也不避嫌示好,中共這招溫總溫情牌打得合宜。其他惡形惡相,開口夾着脷的領導層代表,全部得讓開一邊,票選中共歷來最受歡迎政治人物,非溫總莫屬。
我真的很期待看見溫總退休後,撰寫一部政壇回憶錄。實在想知道這個曾經陪伴着趙紫陽探訪廣場學生的男子,如何捱過火紅紅的政治風浪,終於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與台詞在舞台中央演得稱心自如。今年六四二十周年,假如溫總仍然沉默,那樣的沉默將是歷史迴廊最深刻的沉默。就像一個倖存者,他的身影在中南海,無疑是一道奇異的風景。中共建國六十年,十年大躍進,十年文革,三十年改革開放,二十年背向歷史。
那天跟內地一個朋友聊,他說,只擔心80後無人知道王丹,無人知道廣場上的事。該要做一點甚麼,他說。我說,你經歷過二次大戰嗎?你經歷過南京大屠殺嗎?甚至你走過長征嗎?是的,二十年前我們都還小,沒有真的去過廣場,但不經歷不代表不知道歷史。我們誰都沒有見過希特拉,但電影《讀愛》還是會把我們帶回納粹現場的恐懼。
溫總的存在,他憂慼的臉容,無時無刻就是一種提醒。在權力中心,也會有一些微妙的暗號,提示着不能被遺忘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