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去年因銀行「閂水喉」,令企業難以取得融資併購,但隨着信貸市場逐漸解凍,加上坐擁巨資的科技和醫藥業公司趁低「執平貨」,美國今年來併購活動較去年末季激增23%。至於科技和醫藥業的併購潮亦勢必加劇,這將有助帶動股市回升。
標指500企業 擁5萬億現金
由於經濟不明朗,美企近年開始增加囤積現金,不但減派息,去年更將股份回購規模削減52%。而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公司現金達到6280億美元(約4.9萬億港元),當中科技及醫療保健業分別達2240億美元和1430億美元,共佔58%。
不少股份跌至12年低位,為企業帶來併購良機,顧問公司CompassAdvisers高級合夥人PhilipKeevil指,企業可藉併購減少競爭和降低成本,以增加回報。企業高層決定在現階段併購,已反映其相信股市離見底不遠,因此併購轉旺,將有助加速股市回升。事實上,今年來併購活動已為銀行業帶來29億美元佣金收入,大摩、高盛及摩通為頭三位併購中介人。
市場普遍預期,思科進軍伺服器市場,將令IBM和惠普等企業面臨更激烈競爭,遂進一步促進業內合併,以壯大實力。而隨着藥物專利快將到期,所涉營業額高達840億美元,故醫藥企業亦須透過併購取得新產品,顧問公司IHSHerold亦指,部份跨國石油公司今明兩年亦可能增加併購。
今年併購活動趨活躍
公佈日期:3月19日 買家:思科系統(Cisco)
對象:PureDigitalTechnologies 作價:5.9億美元
公佈日期:3月18日 買家:國際商業機器(IBM)*
對象:太陽電腦(SunMicrosystems) 作價:65億美元
公佈日期:3月12日 買家:羅氏藥廠(Roche)
對象:Genentech 作價:468億美元
公佈日期:3月9日 買家:默克(Merck)
對象:先靈藥廠(Schering-Plough) 作價:411億美元
公佈日期:3月9日 買家:陶氏化工
對象:Rohm&Haas 作價:152億美元
公佈日期:1月27日 買家:輝瑞(Pfizer)
對象:惠氏(Wyeth) 作價:668億美元
*收購尚未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