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斷錯症 切錯睾丸苦主投訴逾半年院方懶理

瑪麗斷錯症 切錯睾丸
苦主投訴逾半年院方懶理

【本報訊】瑪麗醫院懷疑一名病人患上睾丸癌,但醫生動手術切除其右邊睾丸後發現根本不是癌細胞,只是積水。醫生輕率診斷,枉失一邊睾丸的病人心理大受打擊,即使腹膜仍有一個腫瘤也不敢再接受手術。家屬投訴逾半年院方也不聞不問,批評院方漠視病人知情權。泌尿科醫生認為,若院方存疑應多考慮其他病因才斷症,切除睾丸對病人的心理影響極大,「佢哋以為自己少咗一粒,就等於少咗一半嘢。」 記者:梁洵瑜、梁瑞琼

病人蕭先生(66歲)在內地檢查,發現腹膜後、近靜脈及右輸尿管位置有一團腫塊,去年本港的私家醫生轉介他到瑪麗醫院跟進。其女兒向本報表示,當時父親因為同時有睾丸腫脹的症狀,經醫生檢查後轉介泌尿科跟進。

「切咗至知唔係癌 係灘水」

病人其後被安排進行接受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等檢查,醫生診斷他患有睾丸癌,須動手術切除右邊睾丸,但手術後證實睾丸並無癌腫,只是積水,「醫生切咗之後至知原來唔係癌,話只係一灘水。」病人因此深受打擊,性情大變,「佢家心情好低落,好容易,講兩句就發脾氣,以前唔係咁。」
她不滿醫生事後指切除一邊睾丸其實對健康沒有影響的言論,「睾丸係男人嘅性器官,切咗梗係有影響啦,等於女人切咗一邊乳房。」由於病人腹膜附近仍有腫塊,醫生切除睾丸後為他抽組織檢查,證實患有「副神經節瘤」,但病人對院方失去信心,不敢再接受手術治療。病人去年9月正式向瑪麗作出投訴,至今半年一直不獲回覆,直至本報近日查詢才作出回應。
瑪麗醫院解釋,病人去年5月在該院求診時發現右邊睾丸發大,其後進行陰囊超聲波、胸腔及盆骨電腦掃描和血管造影等檢查,發現其腹膜後有團塊並壓着靜脈,加上右邊睾丸發大,可能是淋巴癌或畸胎瘤,及後再根據多項檢查及病徵,顯示病人可能患上腹膜後癌症擴散。
院方解釋,病人腹膜後的團塊接近血管,抽組織檢查會有流血風險;若在睾丸抽組織更可能令腫瘤擴散,故醫生建議病人切除睾丸,以確定病因。發言人稱,醫生已向病人解釋手術情況並獲同意,雖然手術後發現睾丸沒有惡性腫瘤,但也有助醫生日後為他跟進治療腹後團塊的病況。院方理解病人的憂慮,願意安排醫生與病人會面。
事主的女兒對院方的回應感不滿,「因為醫生話係睾丸癌,咁(我哋)梗係同意做手術啦。」她批評院方只集中回應腹膜後團塊的病況,對切除睾丸的錯誤卻輕描淡寫,又指當時醫生根本沒有表示會在腹膜後抽組織,又無解釋抽取睾丸組織的風險。

索取超聲波紀錄可知真相

泌尿科專科醫生陳龍威指,超聲波能準確地診斷睾丸癌,「典型睾丸癌係實心,照出嚟明顯同水囊好唔同。」他指醫生可能是懷疑該個腹膜後團塊是淋巴癌轉移,但「淋巴癌多數有好多粒腫瘤,好少只係一嚿嘢,加上患者年齡較大,較少患睾丸癌。」他認為醫生診斷時可多加考慮其他因素,或先以抗生素治療睾丸腫脹,如服藥後縮細即顯示是發炎引致積水,並可透過驗血確定癌指數。
若未能完全確定病人的睾丸是否有癌,可在腹股溝開小口,把睾丸頂出並破開抽取組織即時化驗,如有癌細胞即可切除整個睾丸,否則清理發炎及積水後縫補便可保留睾丸。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認為,如超聲波顯示屬睾丸癌,進行切除手術是無可厚非;病人應索取院方超聲波紀錄,就可以知道真相。

切錯睾丸示意圖

1)病人蕭先生07年8月在內地醫院檢查,發現腹膜後、近靜脈及右邊輸尿管有腫塊

2)瑪麗醫院醫生去年5月為病人檢查,發現他右睾丸發大

3)病人進行超聲波及電腦掃描後被指患上睾丸癌,6月切除右睾丸

4)接受手術後,病人證實睾丸只有積水,並沒有癌細胞,於是向院方投訴
資料來源:綜合病人家屬及瑪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