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省開支 交換課本玩具網上易物激增30%

廣州人省開支 交換課本玩具
網上易物激增30%

【金融海嘯震兩岸】金融海嘯,市民慳錢至上,引爆廣州「以物易物」的熱潮。半年來,網上交易量較去年同期驟增逾30%。有大學生集體交換舊課本,有年輕女白領用化妝品換小家電,也有年輕媽媽為貪新鮮的寶寶,每月與其他媽媽交換玩具。

經濟不景,廣州市民為慳錢,實行以物易物,「換客」(換物的人)主要分三類,包括學生、白領和年輕父母。暨南大學碩士生王石玉說,開學時發現他讀的管理學院,基礎課程第一學期先開英語課,第二學期開哲學課,有些學院則先開哲學課,再開英語課,他突然靈光一閃,何不拿用過的英語課本,跟其他學院的同學換哲學課本呢?「這樣不但省錢,還可以結識更多朋友!」他第一次集體換書,一換就40多本,之後又有四個班級紛紛仿效。「雖然換回來的書有新有舊,但新一些的給女生,舊一些的給男生,大家都沒意見。」

學生交換課本省下不少金錢。

網民將秦俑模型放上網作以物換物交易。互聯網

防曬霜換燉湯煲

在天河區一家軟件公司上班的25歲張小姐,興奮地大談當換客的經過。有次她買了一瓶價格不菲的防曬隔離霜和一支防水睫毛膏,用了一次後發現自己對防曬霜過敏,又發現防水睫毛膏很難卸妝,她不想浪費,就決定放上網銷售,有些人也表示興趣,但她又不知怎定價,後來有朋友對她說買了一個燉湯的紫砂煲,因為太細用不着,張最後就開開心心地用兩件化妝品換了這件小家電回家。
小朋友對玩具總是3分鐘熱度,令廣州媽媽最頭痛。楊女士說,買玩具給1歲多的孩子,不到一周就不玩了,每件玩具又動輒上百元人民幣。她現在已找到幾個固定換客媽媽,大家每隔一段時間就交換一次玩具。她還將一些買多了的孕婦奶粉、紙尿片、九成半新的嬰兒床……統統換出去。據內地多個換客網站的不完全統計,半年來交易的商品數目,較去年同期增加逾30%。但有專家提醒,女性最好不要在偏僻地方與人交易;要現場驗貨,貴重物品要索取發票和說明書。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