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 - 蔡瀾

朗讀者 - 蔡瀾

○九年競選奧斯卡金像獎中,有部叫《Reader》的電影,香港譯為《讀愛》,但還是《朗讀者》較為洽題。
本來是一個極感人的故事,說一個十五歲的青年雨中受寒病倒,遇到比他年長的女人照顧,過程中知道他愛讀書,又很會朗誦,深深吸引了她。兩人發生關係後,她不斷要求青年讀各種書籍給她聽,但結局當然是兩人分別了,青年悲傷不已。
長大後讀法律系,在聽法庭的一宗案子時與女人重逢,女的被審終身徒刑。愛莫能助,男的沒有勇氣見她。
多年後,男的受不了自責,唯一可做的是再朗讀多本小說,把錄音帶寄到牢房給她。終於收到她的來信,以幼稚的字跡書寫,原來女的是一文盲,嚮往文藝,但苦無機會,只能在男的朗讀中得到慰藉。多年來,她在獄中的圖書館借了書,一字字強記下,最後寫得字來,給男的來信。
兩人終於見了面,女的已垂垂老矣。官方雖能特赦,但出獄後也前途茫茫,男的答應照顧,但女的不想拖累他,吊頸自殺。
這種類型的電影對我們這群喜歡讀書的人,看來十分感動。可惜戲牽涉到政治,女的受聘於納粹集中營,被迫牽涉到殺害猶太人的罪行。電影一同情女主角,變成為德國人的辯論,猶太人群而攻之。
如果把背景一改,女的是因為其他犯罪而入獄,如為情自衞而錯殺了人之類,那麼這故事只有浪漫淒美,就較容易被所有人接受了,但世上事不完美比完美更能留下印象。
女主角凱.溫絲莉KateWinslet另一部戲《RevolutionaryRoad》,講美國小鎮男女的悲劇,就沒此片的層次那麼高,在《朗讀者》一片之中,男主角從高處望下,看到她走向牢獄的背影,彎着腰腳步蹣跚,凱.溫絲莉舉手投足都是戲,不必拍臉上表情,已替她悲傷。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是她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