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政事務局正研究制訂本港首張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並進行公開諮詢,最後透過廣東省向中央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說會要求將六四燭光集會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內,他指八九年至今,二十年來每年六四也是大批港人悼念六四死難者的日子,試過有十萬人參與,是極為重要兼有巨大影響力的活動,世界聞名。
制訂名單預後年完成
民政事務局今年下半年進行全港性普查,制訂本港首張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預計要2011年才完成,之後諮詢、甄選,最後才透過廣東省向中央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會昨舉行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公民黨陳淑莊指06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廣東省同年已有首批78項目的名錄,相比港府,效率相距甚遠。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解釋,博物館早已對打醮、廟會等節慶及儀式項目進行研究及紀錄,亦有對粵劇提供援助,06年已委託科大做初步研究,下一步的普查需18個月是因某些節慶一、兩年才辦一次,蒐集資料需時,如有一、兩項明顯得到公眾共識,可率先呈交申請。
對於評審準則,許曉暉只表示會參考廣東省標準,例如考慮項目是否一直傳承或面臨「瀕危」等因素,但始終未能講出評選準則。張文光提議將每年的六四維園燭光集會列入名單當中。他指八九年至今,二十年來每年六四也是大批港人悼念六四死難者的日子,試過有十萬人參與,是極為重要兼有巨大影響力活動,世界聞名。
讓公眾多了解是好事
張文光強調,屆時會認真申請將六四燭光集會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內,「提議一半係認真,一半係試探,政府都無實質定義,無話一定要有幾多年歷史先入選,可以一試。」他認為六四維園燭光集會能出現在申請名單上,即使最終不入選,評選過程中讓公眾了解更多,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