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未必是歷來最偉大的主席(要看他能否紓緩金融海嘯的影響),但他肯定是聯儲局有史以來最具創意的主席。
他主持下的聯儲局實在奇招百出,即使力倡政府可以透過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微調經濟的英國經濟學大師凱恩斯,也想不到中央銀行可以自行「造市」,硬生生壓低美國長期利率,藉以減低消費者的負擔及重振樓按、車按等貸款業務。
說伯南克「造市」絕對沒有「屈」他的意味。他的最新奇招是宣佈動用三千億美元購入美國長期國債,一方面擴大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另一方面則令美債利息大幅下跌。聯儲局購買債券不算新奇,其他央行或香港金管局也不時購入各國政府或大企業發行的債券;但像伯南克那樣刻意大舉發鈔購買本國政府的債券則相當罕有。要知道聯儲局雖然是法定機構,但從廣義上來看它也是美國政府的一部份,跟財政部關係非常密切;例如甚麼G7、G20峯會,聯儲局主席都是美國政府代表團成員。換言之,伯南克今次大舉購買美國政府債券其實是一場左手交右手的數字遊戲,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其實沒有增加。整個情況就像上市公司找附屬公司做莊家,托高本身公司股價一般,實質上市場對公司股票需求甚低。這種人為的抬高需求及托價的做法跟「造市」有甚麼分別呢?幸好伯南克管理的不是上市公司,不然FBI或金融監管部門肯定會找他麻煩。
伯南克左手交右手的數字遊戲雖有「造市」之嫌,但對瀕危的美國金融體系及經濟來說卻可能比奧巴馬的七千億救市方案更直接有效。要知道美國很多與消費、樓按有關的貸款都跟美國的十年、三十年長期國債利率掛鈎,今次伯南克宣佈大手購入長期國債,按揭利率、汽車貸款利率即時下降幾十點子甚至更多。這不但減輕業主、消費者的負擔,更有助鼓勵仍有能力換樓、換車的人入市,從而為樓市、車市注入動力。另一方面,債券利率降低變相鼓勵持有現金、債券的人另覓投資機會,變相鼓勵投資者重整貸款組合,包括重新入市購買股票等風險較高的資產。對積弱的美國股市而言,伯南克可說帶來了規模很大的及時雨。
曾被稱為Maestro(大師)的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過往只通過減息影響經濟,伯南克則減息、注資、「造市」全都做齊。他怎不是個創意爆燈的央行行長呢?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