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中方將投入50億在海上勘探石油。此外,中方在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等地亦大力開拓能源。據估計南美洲蘊藏着全球14%的石油儲量,而現時的產量只是全球的6%,有增長空間。曾慶紅與委內瑞拉及墨西哥等國探討石油合作項目,在中南美洲的戰線上,中方是耍出了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的「連環計」。
在中東,中石化與中海油年多前在里海投標於BG公司的8.33%權益時雙雙敗北,主要是其他股東自己回購,不賣予中方。但中國近日在伊朗卻大有斬獲。伊朗在上世紀中沙皇時代是親美皇朝,但在80年代因挾持美國人質事件而交惡,被美國禁運;911後更被指包庇恐怖分子及製造核武,被美國前總統布殊列入為「邪惡軸心國」之一。
伊朗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國,儲量佔全球一成達1260億桶,現時日產500萬桶是遠低於其真正能力之下(比較現時中國盡了全力才產350萬桶,可想而知)。
雖然受到美國全面制裁與經濟不振的掣肘,但伊朗依然計劃在未來數年間投資500億美元在石油能源開發上,因為石油收入佔政府一半的經濟來源,舉足輕重。這個有油缺財的局面為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經濟起飛、工業發達,對石油需求迫切。而伊朗有的是石油,但苦於受美國制裁而財困及工商不振。中伊兩國,真是雙逢恨晚、一拍即合,兩者互補,可相得益彰。
確保未來20年能源供應
伊朗在2004年正式與中石化簽署1000億美元的合同;中石化同意在30年內購入2.5億噸液化天然氣及參與勘探境內的「也達華因」大油田。
此外,中方又與伊朗相談一個接近50億美元的液化氣專案,並已簽署,每年向中國出售1000噸液化氣。中方的珠海振榮石油亦同意在25年內購入1.1億噸液化氣,作價達200億美元。這些都是長期的大合同,確保中國在未來20年內的能源所需,意義重大。
鄺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