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應外合》不平威鳴:東、南贏波令人振奮 - 丘建威

《裏應外合》
不平威鳴:東、南贏波令人振奮 - 丘建威

記得鄧小平曾經講過:「不理黑貓還是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也能套用於歐洲高水平聯賽球隊中,正如出色領隊雲格、費格遜等,都認同只要球員有好表現,不論任何國籍都應該被挑選、起用;惟屢出新意的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則明顯處於對立面。
白禮達為了減少全球化中,球壇貧富懸殊情況,提出過「6+5」政策,即每支球隊落場球員,要有6名「土炮」及5名外援;這樣的構思,首當其衝將會是充斥外援的英超聯。
然而這個方案也頗具爭議性,甚至會跟歐盟勞工法有所抵觸;為了未來足球發展,究竟將每支球隊打造得平平均均,抑或應該隨着主場自由發展呢?答案尚需時間去證明。
反觀現時本地球壇,採取註9出6的外援政策,當中包括華南地區的國援球員;嚴格來說,這制度使本地球員越見買少見少。當國援未大行其道,香港球圈都有引入歐洲外援,當時的確可以帶動整體球壇水準。
當年的本地球員都自強不息,與高質素外援爭位;有些更憑實力壓過外援取得正選資格,這份精神也是現今球員應作借鏡的地方。再看今屆亞協盃,南華及東方都為此而擴闊了本地球員的班底,這絕對是好事;加上兩隊都在前天的比賽贏波,實在令人振奮。始終現時看本地波已經少了一份親切感,假若能夠生產好的本地球員,這肯定有助刺激球市。
希望假以時日,香港能跟上中日韓球壇的步伐,套用每場出3個外援加1個亞援的措施;因為這其實是反映到這些地區的技術,已發展到一定的合理水平。
文:丘健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