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四線城市 - 塵翎

中國三四線城市 - 塵翎

賈樟柯說起中國城市的發展情況,常說中國一線城市如北京與上海,只是一小部分的現代中國投影,甚且是標本,不能代表中國人民的真實生活場景。但鏡頭很少對準那些沒有明顯個性的二線三線或四線城市,它們的存在看似毫無個性,但要了解中國,必須更深入腹地,離開京滬。
最新一期的《城市中國》與《城市畫報》,剛好是一個鮮明的對照記。前者拋出京滬為最新巨無霸城市,這兩個城市加起來面積比法國要大,但城市人口密度較美國城鎮要密,它們的連結與都市化擴張模式,將成為史上最巨型的都市文化輻射圈。光聽起來,確實是可怕的:下一個世界首都,不是北京或上海,而是北京+上海+天津!但報道同時提出這種盲目擴張的隱憂,發展速度過快使細節來不及調適,總之,成也城市,敗也城市!
而《城市畫報》卻做了一個長沙專題,長沙,算是三四線城市,爭經濟甜頭一定輪不到它,也辦不到甚麼大型的博覽會來促進發展。可是,因為這種留有餘地的發展空間,卻催生出城市另一特殊面貌和生活美學。就像廈門如今成了中國創意後花園,許多樂活族進駐開設型格小店,長沙的慢一步、退一步,也造就了一些隱士名士派,在城市另築堡壘,自有精采。對於中國,我常批判它保守而專制的政治系統,可是庶民的自主生活,卻常有人令人欣喜與期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