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入圈套民族品牌戰 娃哈哈嘗教訓

墮入圈套
民族品牌戰 娃哈哈嘗教訓

隨着國家經濟強盛,對於自有品牌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因為一件商品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其品牌。以往國內企業對擁有品牌商標認識不足,吃了不少虧,最深刻的例子,就是娃哈哈與法國達能(Danone)民族品牌之戰。

商標「使用權」轉讓予合資

早於1996年,娃哈哈與法國達能、香港百富勤共同出資建立了5家公司,共同生產以「娃哈哈」為商標純凈水、八寶粥等在內的產品。期後達能提升至51%權益,娃哈哈佔49%;當時達能立刻提出,將「娃哈哈」商標權轉讓給與其合資的公司,但遭到國家商標局的拒絕,之後雙方另補簽了一份商標使用協議--將娃哈哈商標「使用權」轉讓給這家合資公司,未經外方同意,娃哈哈集團不得使用娃哈哈品牌單獨生產銷售相關產品。
「由於當初對商標、品牌意義認識不清,使得娃哈哈發展陷入達能精心設下的圈套!」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稱。有報導指10年來,達能在娃哈哈投資1.7億美元,而近10年來已獲分紅3.8億美元。
自07年開始娃哈哈與達能為品牌爭議,展開沒完沒了的官司訴訟;目前正等待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終極一戰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