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化驗 快測早產嬰感染4小時有結果 助盡快提供合適治療

一滴血化驗 快測早產嬰感染
4小時有結果 助盡快提供合適治療

【本報訊】早產嬰兒體質弱,即使普通的感染也可引發奪命敗血症,及早給予合適治療增加嬰兒的生存機會。中文大學醫學院近年積極研發有效的感染診斷標記,只需利用早產嬰一小滴血進行化驗,可於短短四小時得悉感染結果,有助醫療人員盡快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並監測感染嚴重性,準確度高逾九成。 記者:梁瑞琼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伍百祥指,新生兒的發育未完全,出現細菌感染及中毒性休克的風險較高,尤其是極低體重的早產嬰感染後死亡率高達10%,有壞死性小腸炎的早產嬰,死亡率更較其他早產嬰高出三倍,部份受感染嬰兒日後或會出現氣管、腦部及腸臟問題。

望能全自動化檢測

少於37周出生的早產嬰約佔全港出生率5%,當中約一成屬極低體重兒(體重少於1.5千克),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約有70至80名極低體重嬰兒出生,佔該院出生率1.5%。伍百祥指,一旦懷疑早產嬰受感染,會立即進行化驗,一般需48至72小時才會有結果,故通常會先處方抗生素,因早產嬰一旦感染可於一兩日死亡,待化驗證實無感染才停藥。
伍百祥表示,當身體受細菌或真菌感染,肝臟便會產生大量「C反應蛋白」,透過測定此蛋白的水平雖然可以確定早產嬰有否受感染,但蛋白水平在感染後六至八小時後才顯著上升,難以做快速測試。此外,外科手術、組織損傷等也可引致蛋白水平上升,造成假陽性。
中大近年研究以細胞表面抗原CD64作為感染標記,並為338名疑似早發感染的早產嬰進行檢驗,當中115人確定感染,CD64水平更於感染短時間內急升,測試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高達96%及81%。
伍百祥表示CD64是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等炎症細胞的表面抗原,一旦遇到細菌或病毒,數量會在數分鐘內急升數倍,只需一滴血便可進行檢測,並可在四小時內有結果,有助及早停用抗生素,或協助一些在常規化驗中無法找到源頭的早產嬰確診。
不過,現時CD64的檢驗全由人手操作,暫未能大規模臨床應用,伍百祥表示威院現時只會為病情較複雜的嬰兒進行此測試,期望未來能發展全自動化檢測程序,令更多早產嬰受惠。

體重少於1.5公斤的早產嬰易受細菌及真菌感染,透過快速測試可及早確診。 黃耀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