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初選名單 粵劇凉茶上榜34項目供參考 奶茶港產片未列入

文化遺產初選名單 粵劇凉茶上榜
34項目供參考 奶茶港產片未列入

【本報訊】蘭香園的絲襪奶茶,恭和堂的廿四味凉茶,還有一年一度的長洲搶包山等,究竟那些可以被確認為具香港特色的文化遺產?民政事務局今年下半年將進行全港性普查,制訂本港首張「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為下一代保存歷史。當局早前為有關普查列出34項名目作為參考藍本,但不少屬年輕一代感陌生的項目。當局指集體回憶不是最主要的參考因素,最重要是要文化傳承。 記者:黃偉駿

民政事務局早於06年委託科技大學,根據廣東省公佈的7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研究,找出其中34項跟本港有連繫,包括粵劇、長洲飄色、凉茶等,但更多文化遺產的名字,卻是多數市民感陌生,例如年輕一輩從未聽過的潮陽英歌、客家山歌;未看過的西秦戲、正字戲等,反而大部份市民感到親切的港式奶茶、港產片等等,均全部名落孫山。

今年下半年全港普查

該局經過兩年多時間籌備,終於拍板在今年下半年進行全港性普查,為期18個月。民政事務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表示,將招標委託專業學術機構及學者進行研究,工作包括在各區找出文化遺產的地點、時間、事件流程及傳承人,向傳承人進行詳盡的口述歷史資料蒐集,以照片及錄像形式記錄,並蒐集相關的實物及手工藝品等。局方同時會邀請區議會及其他地區組織參與。
政府委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香港歷史博物館顧問蕭國健表示,科大提交的34項文化遺產名單,只是初稿,不一定全部列入「終極名單」之內;普查範圍也不會只局限在該34項文化遺產,會同時研究其他具本港特色的文化遺產能否入圍,「例如沙頭角中秋節放孔明燈、圍村過年食盆菜,呢啲都可以納入名單之內。」
至於跟這一代港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港式奶茶、港產片等能否納入名單,他強調能入圍的一定是港人遺產,文化傳承將是一個重要參考準則,「如果嗰樣嘢,唔係上一代遺留落嚟,咁就稱唔上遺產啦。」他說集體回憶不是最主要的參考因素,現階段不評論那些項目能最終入圍。

3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初選項目

音樂類
‧廣東音樂
‧潮州音樂
‧客家山歌
‧嘆歌
‧潮陽笛套音樂
‧潮陽英歌
‧南音

舞蹈類
‧醒獅
‧麒麟舞
‧醉龍
‧潮州饒平馬舞
‧沙欄下魚燈舞

戲劇類
‧粵劇
‧潮劇
‧正字戲
‧西秦戲
‧白字戲
‧木偶戲
‧潮州鐵枝木偶戲

手工藝類
‧剪紙
‧花燈紮作
‧刺繡
‧潮繡
‧木雕
‧廣彩
‧石灣公仔陶塑藝術
‧玉雕
‧英石假山盆景傳統工藝
‧風箏

節日類
‧長洲飄色
‧大坑舞火龍
‧龍母廟及龍母誕
‧菊花會

飲食類
‧凉茶

資料來源:民政事務局

醒獅

粵劇

剪紙

長洲飄色

凉茶

話你知:聯國03年通過保護公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03年10月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04年認可《公約》,有關條款適用於香港。《公約》要求各地政府須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及確認和確定其領土上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顧名思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固定物體。根據《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或節慶、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傳統手工藝技術五大類。
內地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目眾多,民間傳說如「孟姜女」、「白蛇傳」、「梁祝」都在名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