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求出口工業免受廢排條約限制

中國要求出口工業
免受廢排條約限制

中美等國家近日正在華盛頓為制訂新氣體排放公約尋求共識,在當地參加會議的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談判處處長李高,前日(周一)提出一個爭議性論點,指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部份是在生產出口貨時產生,因此進口中國貨的發達國家也應負上責任。
李高今次是隨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到華盛頓,與日本、歐盟和美國的氣候問題特使會談,為今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化會議作準備,會議屆時將制訂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國際公約,以取代2012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

揚言應由消費者承擔

目前全球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不受《京都議定書》規限,美國喬治布殊時代則拒絕確認協議,各國都希望包括中國等發展中大國,在新公約下能負起更多減排責任。
李高前日出席皮尤全球氣候變化中心舉辦的論壇時,卻要求進口中國貨國家分擔責任。他指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中,約15%至25%是製造出口貨品時產生,當中大部份貨品都是輸往美國等發達國家,因此進口中國貨的國家,也要為導致全球暖化負責,「減排溫室氣體的成本,應由消費者而非製造者承擔」,並指這是「公平協議」一大要點。
美國在奧巴馬新政府上台後,對減排轉向積極,他早前已承諾在2020年底前,致力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5%,降至1990年水平,在2050年底前再多減80%排放量。
德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