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間本地藥廠接連出事,衞生署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制度瀕臨崩潰。本報發現,偷步賣藥的琪寶製藥在本港根本沒有製藥生產線,所獲的本地GMP認證只限包裝,不可在本港製藥。衞生署一直否認其事,直至本報昨日掌握實質證據,署方才改口承認事件。醫學界炮轟衞生署混淆視聽,並建議取消此類包裝認證。記者:白琳、陳沛冰
衞生署上周一稱,本港GMP認證分全GMP及包裝GMP,前者由製造至包裝均獲認證,後者只負責包裝。多名藥劑師曾向本報透露琪寶屬包裝GMP,但署方接受查詢時改口稱包裝GMP藥廠並不存在,本港25間藥廠包括琪寶屬於全GMP。
製藥廠房設在內地
本報昨日獲得文件證實琪寶屬包裝GMP,署方才承認確有其事。發言人強調,雖然琪寶在港只有包裝生產線,但藥物來源必須附有製造地GMP,又指署方職員重新檢視資料,確認25間藥廠中,只有琪寶屬包裝GMP,其餘均為全GMP。
據了解,琪寶的製藥生產線位於內地,供應數款藥物予醫管局,包括抗生素及藥膏,多款藥物獲私家醫生及藥房採用。
琪寶偷步售賣的非註冊糖尿藥由該公司位於內地番禺南沙的廠房製造,該廠房負責人向傳媒聲稱之前沒向本港醫管局供應藥物,今次局方表示缺貨,情急之下才偷步售藥,「唔通有生意唔做咩?真係好心做壞事。(當地海關)話睇到電視問我發生乜事,睇吓我哋有冇造假嘢。」衞生署昨晨派兩名職員到香港廠房調查,逗留七小時後離開。
對於琪寶只有包裝GMP,醫學會前會長、曾任藥劑及毒藥委員會成員的蔡堅表示驚訝,「政府搞GMP係想藥廠upgrade,做唔到就淘汰。」他建議當局取消包裝GMP,挽回公眾信心,「有欺騙成份,用家好混淆,外銷仲會影響國際聲譽。」
藥劑師學會轟混亂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資源中心總監崔俊明批評政府內部訊息混亂,應把所有資料上網,並北上視察廠房及密集式抽驗藥物。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副院長李炯前促請衞生署增加透明度,「政府咁簡單嘅嘢都唔識做,以為隱瞞可以過關。令人懷疑係咪仲有嘢未講。」
衞生署又承認,醫管局藥物供應商雅柏藥業(APT)雖屬全GMP,但部份藥物在內地製造。資料顯示,雅柏董事劉榮雄、岑廣業也是歐化、正美、偉民、新科製藥及雅各臣藥業的董事。
市面藥物包裝漏洞
漏洞/混淆:只要藥物任何一個工序在本港進行,包裝已可列明藥物由香港製造
例子:琪寶在港的生產線只負責包裝,藥物包裝卻標明香港製造
漏洞/混淆:藥物標示製造商的字眼不清晰
例子:一般包裝標明「Manufacturedby…」但樂信藥物系列則為「Preparedby…」
漏洞/混淆:國際品牌把製藥工序外判給本地小型藥廠
例子:珮夫人止咳露由盧森堡大藥廠出品,但由本港麒麟藥廠製造
漏洞/混淆:註冊及製造屬不同藥廠
例子:法健感冒清由FrankinPharmLabs註冊,但由偉民藥廠製造,兩間同屬本地藥廠
漏洞/混淆:兩款藥物隸屬同一個註冊編號
例子:特靈傷風感冒丸包涵日、夜兩種配方,但包裝只有一個註冊編號
資料來源:衞生署、藥物包裝說明